兄弟,別想了,動手吧

開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因為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它做得更好。

1、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14年的時候,曾經下了無次數決心去跑步鍛煉。結果出現的情況是這樣的:

要么是碰上天氣不好;

要么是碰上那天起不來;

要么那天剛好加班;

要么今天休息明天開始跑……

一年后,跑步計劃仍然是我有一搭沒一搭的活動。

15年,興致勃勃開通公眾號,

開始寫了兩三篇后就再也沒有更新過,

要么是沒時間;要么是有時間卻想不出來題材寫什么;

要么是寫到一半根本寫不下去;

后來直接的就把這事給忘了。

一年后,公號上面發表的就只有年初那兩三篇。

生活中,我們明知道很多事要做,知道它對自己的重要性。知道這件事非做不可,也知道它怎么做。但不知道為什么就是遲遲不做,遲遲不開始行動。我們總習慣把事情放到下次、明天,于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后,這件事已經提不起興趣再做。

《精進》提出了一個有趣的類比: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所以,即刻行動應該是我們最重要的一條行動法則。

開始做比做好它更重要,你開始了第一步,就是會思考第二步、第三步。

比如寫作:當你覺得不知道怎么寫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開寫好了。

只要你寫了出來,不管寫得有多差,你都還有機會把它改好。

其他的事情何嘗不是如此呢?

2、最小化可行產品

精益創業是互聯網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它發源于硅谷。精益創業中的核心概念就是“最小化可行產品”。


最小化可行產品

它提倡企業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后在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靈活調整方向。如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敗、廉價地失敗”,而不要“昂貴地失敗”。

最小化可行產品,是針對你挖掘的需求,進行一個快速的試錯。把一個最簡單的產品投放到市場,看一下市場反應,如何反應好,投入精力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繼續投入精力改善產品,然后再看大家的反應,再改善再反饋。如果最初的簡陋版產品大家不買單,就果斷放棄。

過去軟件行業的產品,傳統做法就是:找幾個技術大牛,然后關起門來悶聲開發一到兩年。然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把產品投放到市場,恨不得產品一炮而紅。如微軟的操作系統開發就是一直是這個模式。

前段時間,跟總公司合作開發一個滿意度回饋系統。對方完全是關在辦公室,想破腦袋要做一個功能齊備、超級完美的系統。

后來我介入的時候,試圖說服他們做一個最小化可行性產品。因為我發現,這個項目就是計劃太久,想得太多了,想一個系統做所有的事。而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坐席人員回訪用戶,采集數據。當我們按照MVP最小化思路去做這個產品時,產品反應很不錯,我們一邊迭代一邊收集一線用戶、坐席人員的使用意見,持續 地改善。結果,當產品進行到二期發現, 不但開發周期縮減一半,開發資源縮減三分之一,產品投放市場比預期效果也好。

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完全準備好才動手,我們只有一邊摔跤才能一邊成長,一邊接受用戶的批評,產品才能做的更好。正象周鴻祎所說,360的的產品都是給用戶罵出來的。

思考

看完這章,給我的啟發有二個:

1、計劃再完美,不如現在行動,邊行動修正。夢想再大,不如現在啟航。勇敢踏出第一步,什么時候都不嫌晚。現在就是最佳行動時間。

2、沒有什么事是完全準備好再出發的。總要不斷試錯,我們才能把產品打造的更好。

想想超級APP微信剛上線第一版,你還能想起它的第一版,簡陋成什么樣?可在產品不斷的迭代中,產品打造成國民級APP。如果你有一個idea,不要斥巨資,耗費大量的人物物力做一個龐大的產品。比如有不少互聯網產品沒有一上來就開發一個APP,好多也是從公眾號開始運營的。

想成為一個神槍手,你總得開始動手扣動板機,不斷地扣動板機。

如果你有想做,但一直沒動手的事情,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最有效的,就是即刻行動。

參考書籍:《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