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進 | 文、攝影
(本文曾分兩期刊發于《北京九三社訊》副刊)
(一)
“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
小時候讀魯迅先生的雜文,第一次聽說了櫻花,雖然不曾見過想象不出它的模樣,卻記住了,櫻花是爛漫的,于是便添了對櫻花的期許。
十多年前,去京都、奈良、東京旅行,已是四月下旬,本該零落的櫻花依然燦爛。
當地朋友微笑著說,“櫻花是在等待著你們的到來,不忍落去呢?!?br>
這是萬進第一次見識櫻花的爛漫。
櫻花,原產于喜馬拉雅山脈,其花色、形態,本與桃花、杏花、梨花相似,看不出多少高貴來,在中國古代的詩詞書畫中鮮有表現,遠不如梅蘭竹菊、牡丹海棠那樣,得到文人雅士的垂青。
唐朝時期傳入日本,卻深得日本國民厚愛,歷經千年的養成,發揚光大成了日本的國花,日本的名片。
陽春的櫻花,金秋的楓葉,似是日本國民的醉心之愛。
近些年來,種植櫻樹、品賞櫻花頗有蔓延之勢,漸漸成了國際風潮與時尚。
聲譽日隆的北京玉淵潭櫻花,最早就是日本贈送的北海道大山櫻。
(二)
世上最懂櫻花的無疑非日本人莫屬,但人間最美的櫻花卻不一定在日本。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Washinton, D.C.)的櫻花雖然也源自日本,但已有百余年歷史了,是舉世公認的最美櫻花之一,每年吸引近百萬的賞花人。
前幾次去華盛頓,都因為時節不合,沒能欣賞到櫻花的芳姿。
去華盛頓看櫻花,倒成了萬進一個不能忘卻的小小心愿。
冬去春來,已是三月中下旬了,美國東北部有些地方還下起了倒春雪呢,朋友圈里已有人吆喝著相約去華盛頓看櫻花了。
上網一查,果然,櫻花節已經開始了,正值盛花期呢。
萬進知道,櫻花的花期很短,前后不過十日左右。
今次是斷不能錯過的了,否則又不定哪年才有機會呢。
華盛頓特區總是喧囂熱鬧的,櫻花節更是人山車海。
將車停在車站換乘地鐵進城,是個明智的選擇。
出地鐵口,向著方尖碑走去,偌大的草坪廣場正中央,170米高的石制利劍拔地而起,直刺蒼穹。
廣場西北角,一片似錦繁花,數百棵櫻樹開滿櫻花。
花下游人如織,孩子們圍著櫻花嬉鬧,父母們怡然地看著孩子賞著花兒,對對情侶席地而坐,像花枝依偎在一起。
看膚色,黃、棕、黑色人種幾乎與白人一樣多。
身披黑紗的女士顯然來自中東穆斯林地區,戴色彩鮮艷的船型頭巾的男士,必是錫克教徒,萬進在印度見過。
信奉猶太教的也好分辨,頭頂佩戴巴掌大小的基帕。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來自櫻花之國日本的姑娘最是顯眼,淡黃底色的大花和服,高挽的發髻上插著簪釵,打著小巧艷麗的油紙傘,白襪踏著木屐,步態搖曳,與櫻花倒挺搭的。
聽話語,操哪種語言的都有,說漢語的中國人也不少,總有十之一二的樣子吧。
各色人等,為櫻花而來,相聚在方尖碑下,是那么的自然和諧,共融。
倘若僅此,奈良吉野山或者東京上野的櫻花不也有類似的景致與熱鬧么,華盛頓的櫻花又能美到哪里去呢?
莫急,這片櫻花還只是序幕。
向南去,杰斐遜紀念堂與方尖碑之間的潮汐池環湖沿岸,才是櫻花的主場地呢。
潮汐池方圓約三公里,湖岸小徑蜿蜒曲折,遍植數千株吉野櫻,葉芽還沒有萌發,繁花已滿枝頭了。
遠望去,就是一個環湖的碩大花環,輪廓正是四瓣相連的櫻花。
再走近些,那櫻花一簇簇,層層疊疊,一團團,燦若云霞。
駐足樹干遒勁、樹高逾丈的櫻樹下,抬頭仰視,一枝枝,或凌空怒放,或低首含苞,一朵朵,或粉白,或淡紅,猶如插在藍天上,云動花搖曳。
風兒輕輕吹過,落英繽紛,濛濛花雨飄落,隨心所欲地散落在青青的草地上,彎彎的小徑旁。
碧波蕩漾的湖水,賦予了櫻花精神和靈氣。
探向湖面的櫻枝,密密匝匝地綴滿小花,如佛手輕輕捧起對岸的方尖碑。
換個角度,杰斐遜紀念館像是站在花叢下,微笑著凝望這祥和的世界。
在湖邊徜徉,心曠神怡,每行進數步,都有移步換景之妙。
日落了,鼻息里滿是淡淡的芬芳,萬進慵懶地坐在臺階上,靜靜地托著腮,凝望著眼前的這池春水發呆。
櫻花,方尖碑、紀念堂,還有漂蕩的游船,飛翔的沙鷗,西天的云霞,一起倒映在湖水里。
微風輕拂,湖水蕩漾,粼粼閃著金紅色的光芒,把這一切輕揉在一起。
一時神情恍惚,竟不知是畫中游還是在夢游。
2016年4月20日 于美國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