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 Week 2

上接TED - Week 1
依舊會有少量劇透。

看這個其實是件挺偶然的事。剛好下午去了圖書館,看了幾米的《地下鐵》。在搬校區離開珠海前,我的打算就是看完六樓所有好看的繪本,所以把圖書館里有的幾米和朱德庸的繪本呀漫畫呀都大概看了個遍。朱德庸的剛開始看還覺得好笑,想這本漫畫出了十多年,世事仍未改變,看多了就覺得,大概也就那些東西吧。幾米的東西,無論是迷惘的、溫暖治愈的,還是有著淡淡的憂傷的,都很喜歡。與《向左右,向右走》一樣,《地下鐵》也有引用辛波絲卡的詩,在一開頭。后面就是一個看不到世界的人的迷茫與苦痛。

于是就選了這樣一個主題的TED,speaker是因為一次手術才變成盲人的,改變之后,會有更多的感觸,他逐漸學會用其他的感官感受這個世界,感受每個人對他的善意。如果這個城市以盲人為原點設計,而不是建好再加進便捷盲人的基礎設施,會怎樣?

有晚上的課的話,就很難堅持下來聽TED。周三去上了一堂憂喜參半的公選課,還在猶豫要不要退課。回來已經9點多,收拾一下洗個澡就10點,抄抄作業就11點于是睡覺。沒能堅持,要好好反省一下。

說回TED。這期的speaker倡導一種用視頻記錄生活的辦法,有點像之前 馬特·卡茨:嘗試做新事情30天做的每天一張照片。一個很有趣的數據是,如果每天記錄一秒鐘,一年就是6分鐘,十年就是一小時。

可以在一小時里看到你十年的時光流逝,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上個每天一秒鐘 的speaker提到的TED,網易很貼心的放在同一個合集里。這個計劃就是,每工作一段時間,就給自己放假,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一的時候,感覺似乎要加很多社團才能證明大學的存在,所以讓自己忙的特別壓抑。于是就努力每個周或者每個月,抽一個周末出去走走,去博物館、公園一些自己喜歡的地方,也許是很陌生需要探索的地方,整個人都refresh了。那個時候最期待就是小長假,計劃出去旅行,回來之后會整個人心情特別好。

這篇是目前看過的不那么好的TED。人有自然睡眠周期沒錯,違背自然睡眠周期就會不利于自己身體沒錯,但是詳細的內容就沒深入了。還以為能聽到一些對于睡眠的建議來著,或者講一下快速眼動睡眠什么的。真不知道為什么能爬上榜……

這次說的是死亡儀式對生命的意義或者說如何影響死亡的社會意義。在原始的部族里,總會許許多多的儀式,這些儀式在心理上會產生重要的作用。之前在一個公選課上看過一個虎日戒毒的紀錄片,講的是在彝族中通過虎日來為家族成員進行戒毒,最后使復吸率相對于其他戒毒方式都低很多的結果。

有的時候我常常會想,人類社會總是要進步的,這些部族會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解體,一些儀式也逐漸沒落,包括信仰,沒有信仰究竟是件好事還是件壞事呢?今天下午剛好也在看MOOC,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里面講到reativism其中就有一個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 reativism,在做道德判斷的時候,有的時候不免帶上這種烙印——這件事是不對的,只是因為我所屬的文化并不支持這種做法。

上次發在簡書后,有看到的朋友向我推薦了覺得很好的TED,也有看過相同的TED講個人經歷的朋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其中這次看的就是@Gnat推薦的。題目雖然是一些驚人的數據,但是后面的主要內容在講“人工合成的快樂”,大概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講,就是“如果不能選擇你所愛的,那就愛上你所選擇的”。

人類原來并不只是那種“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而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美化自己擁有的、滿足所擁有的會更快樂,哪怕只是“合成的快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