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寫作:想到什么寫什么

記得讀小學,老師讓我們寫日記,就寫今天發生了什么,但是我從來沒有好好對待,很多時候我都是用一句“今天老師叫我寫一篇日記”直接打發掉了,畢竟老師的規定是字數不限,題材不限,這種玩小聰明的方法當時覺得很有趣,其實還是因為懶而已。

所謂的龍頭,豬肚,鳳尾的文章也是一種機械化的套路,這樣的文章寫出來不就是一個有點娘娘腔的胖子嗎?跟著感覺走,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如果糾結什么邏輯,模式,套路......那會讓自己的文字顯得很機械化,就像做不喜歡的工作,一天八小時感覺就在墳墓里面勞作。

由于小時候留守在外婆老家,一個名叫梯子巖村的鄉村,一天外婆叫我寫一封信給在新疆打工的父母親,其實我已經十年沒見過他們了,第一次見面還是在一兩歲的時候,我已經忘記了他們的模樣,但是墻上的黑白照片讓我對他們的樣子不至于完全陌生,寫信的時候我用的鉛筆,差不多就四五十個字,完全真情流露,沒有絲毫的刻意,也沒有為了遣詞造句而文縐縐的,寫完這封信第二年,爸媽就回到了家鄉。

寫作的最終目的就是釋放內心的自我,你是否真的想寫作,寫的每一個字是否是內心所想,每天寫作到底是為了完成1000字的任務,還是因為有創作的欲望,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很多的人把對寂寞的恐懼當做了寫作的欲望,把對生活的無聊當做了夢想的追求。

高中談戀愛,那時候我每天都會編輯上百條短信,每一條,每一句都是愛情的流露,沒有技巧,也沒有套路,更沒有騙炮式的油嘴滑舌,感覺就像兩個相見恨晚的孤獨靈魂交織在一起,說的每一句話都讓內心溫暖。

但現在很多的人為了工作,為了事業,為了演講,為了吸引眼球不得不說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話,特別是那些內向的人,為了適應這個外向主導的世界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性情,就像很多的同性戀為了逃避現實的眼光不得不和一個不喜歡的異性結婚生子,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和大家一樣就放棄做自己。

高二,忙完一天的課業,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夜晚在書桌上打開筆記本寫文章,隨意的寫,內心無比的平靜,就像一個經歷了大風大浪的船長,有一句話我還記得,那就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寫一輩子,即時老了,也沒有放棄寫作,不管名譽,也不管成功,該來的會來,沒來的也不要強求,寫作就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戰勝虛無的一種力量,但也會被欲望沖昏了頭,畢竟我也是一個世俗的人,為了響應社會主義的方針,現在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就連寫作也開始變成了全民的游戲,各種微信公眾號,上次我還花了四白塊在微信群里面里面學習大咖談論寫作的技巧和方法,簡書還是某位大咖推薦的,所以我在簡書寫作差不多兩個月了,收獲了很多贊,很多的文章也被收錄,但是有一些比較敏感的文章被斃掉,雖然那些也是我的真實想法,但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既然高墻撞不破,雞蛋可以孵化出小鳥,然后飛過高墻,一樣可以看到自由。

寫作是所有藝術表現形式之一而已,門檻比較低,只不過現在有點高了,因為你需要一部手機和一部筆記本,畢竟手機筆記本比筆紙要貴那么一點點,當年的文學青年現在差不多都變成了段子手,文案高手,還有各種奇葩的標題黨,很少有人好好的寫作了,至少我身邊的人很少,感覺大家都差不多,有點被同化的感覺,基本上談論的話題都是差不多的,這也正常, 隨波逐流是人之常情,大江大海也是因為隨波逐流形成的,所以,無可厚非。

十九歲的一個夏天,我在外婆家過暑假,晚上我翻看著《紅樓夢》,會把一些金句摘抄下來,用于寫作素材,一個九零后還在翻看紙質書籍,而且還是古典名著,多么的反骨啊,我也不是反骨,只不過當時經濟條件有限,沒有資本去玩網絡游戲和買智能手機罷了,只能做一些有“情懷”的事情。白天我在二樓,看著眼前的鄉間田野,豆腐塊似的,外公在院子里面采摘絲瓜,準備中午的絲瓜蛋湯,現在城里人只有通過看一些美食真人秀節目回憶鄉村生活了,畢竟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沒時間做一頓飯,外賣就可以了,到處都是鋼筋森林,沒有機會看看田野,正如馬云說的那樣,五年之后,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世界,甚至外語都可以被取消了,因為翻譯軟件這么發達,我覺得我花兩萬塊學習英語有點虧了,畢竟自己生活中很少用,都是被一些勵志雞湯文章洗腦了。

二十歲,我在一家茶樓做服務員,上班很清閑的時候,我就會用一張小紙條寫詩,想到什么寫什么,寫風,寫云,寫我喜歡的姑娘,寫成都這座城市,寫我租的那間小屋,幸好茶樓的主管也是一個文學青年,他沒有阻止我上班做自己的事情,讓我可以空閑的時候看看書,寫寫字。在江湖上混我一直保持著寫作的姿勢,生活不如意了,我寫出來,失戀了,寫出來,各種酸甜苦辣都用寫作的方式表達。

所以啊,找個女朋友吧,這樣就不用浪費這么多紙筆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