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其實大學里,有很多人不開心。
高考過后,一直到剛開學那段時間,覺得一切都新鮮,雖然大學校門跟錄取通知書上的照片,有那么點差距,但是心情是愉悅的,是摩拳擦掌的。
然而這種愉悅似乎沒有持續多久。
一
“高中一直忙著學習,很想試試當班干,然而第一次競選,就失敗了。那時候就突然覺得,大學的開頭,好像也不是那么美妙”
“單身狗啊說多了都是淚,以為上了大學就能脫單,結果只是長胖了十斤。”
“大學太累了,怕吃苦的學弟學妹千萬不要選工科,畫圖畫到半夜兩點也是有可能的。不說了,想回高三休息一會。。”
”覺得舍友就是個傻逼“
“心事,誰沒有呢。從選這個專業開始,就跟爸媽大吵了無數架,從此心里總是有一塊石頭,覺得自己以后要是混不好了,丟臉的不僅是自己,還傷了爸媽的心。最讓人窒息的是,這個專業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我開始反思,是不是當初聽媽媽的話,選那些熱門的、多金的專業,而不是堅持自己才是對的。”
”一個月沒有打電話回家了,不是不想,是太想了,不敢。“
”談了戀愛發現,還是寫程序有意思。不知道應不應該告訴她。“
”我最大的心事,就是在感到前途未卜的時候,發現自己讀的這個大學什么忙也幫不上。“
二
大學里,會遇到各種心塞、難過、孤獨,但我們也不是什么憂郁青年,沒想著為賦新詞強說愁。但很多大人不懂,我們心里的事,大多不能說出口,憋著憋著,就變成了心事。
我們這一代人很特別,全宇宙唯一一代獨生子女,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即使是看起來再開朗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交流障礙。我有時想,是不是有了兄弟姐妹,我們就會變得愿意敞開心扉?
“我什么事都愿意跟我姐說,她是我的小天使,沒有什么朋友圈能比得上。”
“為什么要說呢?關心你的人自然會懂,不在乎你的人,說了也白說。”
“說多了,父母會擔心的,他們年紀大了,而且也不懂我們的世界。前幾天我媽問我什么是‘萬票’,我回答她就是‘萬能的朋友圈’,然后她就再沒說什么。
有時候覺得,他們也很努力想要融入我們的生活吧,只是,上了大學一切都遠了。地理位置,和心。”
“大學能遇到知心朋友是很奢侈的,有人能愿意聽你說話,這很好。你發了一條心情復雜的朋友圈,他們能給你回復一個擁抱,給你點一個贊鼓勵你,這也很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誰有空聽你的故事呢。敞開心扉這事,還是留給心理咨詢中心吧。“
三
心事重重,難道就這么算了?大學四年,眨眼就會畢業,難道我們就這樣一直懷揣著心事活著嗎?
“有時候真想離開這里,去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旅行一陣子。云南、廈門都不行,所有的城市都一樣,鋼筋水泥混凝土。我想去不一樣的地方,呆一會。”
“看書,看書是我治療孤獨的唯一辦法。寫字,寫字是支持我看書的唯一動力。”
“看看支付寶余額、再照照鏡子,啥心事都沒了。呵呵。。”
“實習、健身、看看雞湯打打雞血。心事總是有的,你不能消滅它,你要和它共生、共死。”
四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這年頭,我們好歹可以說,我們上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