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蝶曦夢
一、碎片式閱讀,有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發覺自己有時候完全看不了手機。尤其是在坐車的時候,一看手機屏幕就會暈車更厲害,頭要爆炸一樣,特別的煩躁。平時看手機超過半個小時,也會感到眼脹、煩躁,頭昏,惡心想吐。
每一次坐地鐵時仔細觀察就發現,除了不會玩智能手機的爹爹婆婆和小朋友,其他全是低頭族。走進地鐵站穩后,從兜兒里掏出手機,有的一個人傻笑,有的面無表情,有的則激情澎湃的晃動著手機,生怕那一場游戲輸掉了。坐著的,站著的,手里都是手機。
一群人去KTV,也會看到大家并排坐在一起彼此不說話,暗黑的房間里只有一個個手機屏幕發出的亮光;同事同學聚餐,餐前等待上菜的時候,很少有人熱絡的聊天,或者聊天間隙也不忘拿起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熱門;更有人上廁所的時候也不忘帶著手機,所以有時候你發現廁所的坑被占滿的時候,那一定是有人把手機帶進去了,而不一定是真的在上大號!
微信里關注了十幾個公眾號,可常看的也就那么幾個。每一個公眾號每天都會推送1-6篇文章,不會都去看。人們只會看自己想看的內容,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甚至有時候連文字都沒有耐心從頭到尾讀完,只想點一下圖片。有的人看到身邊某個人發了朋友圈,甚至沒有點開看就直接點個贊。海量的信息不僅使我們變得越來越浮躁,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手機真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使五湖四海的人變得更近,也使身邊的人距離更遠。手機就像一個巨大的吸盤,它將我們牢牢的黏在上面。那種不可言說的魔力讓我們每天無數次為之傾倒。人們已經習慣了手機作為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承載太多的信息,有用的也好,娛樂的也罷。
二、想要一飛沖天,還要沉得住、扎得穩
漸漸喜歡上了看紙質書籍,當當上的電子檔書籍永遠是那么便宜,就算買過也不會去看它。慢慢學著放下手機,將一顆浮躁的心從喧鬧浮躁的世界里抽離開來。很享受那種心無雜念一心學習的那種快樂和純粹。最開始只是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淺顯易懂的書籍,不管是旅游攝影類,還是散文小說類,報刊雜志類。只要能飽眼福就好啦。培養閱讀的興趣,就要從最簡單易懂的開始。一旦養成閱讀的習慣,就要用心去堅持向前一步。
非常高興自己已經走過了培養閱讀興趣的階段了。介紹閱讀方法類的書籍告訴我們,興趣可以引導我們走向更深入的學習之路。最高級的閱讀方式就是進行主題閱讀。就某一個問題或某個領域需要提升的方面,篩選一系列書籍進行有比較的閱讀,然后再在有效時間內復習,你就會突飛猛進。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一個學習某種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我為了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而去考了心理咨詢師,學習心理學基礎理論;為了繼續學習攝影技巧,最近我在系統閱讀幾本攝影方面的基礎教材。這些看似枯燥的功課,是需要專心鉆研的,浮躁的情緒下,你不能做任何有深度的學習。要使自己真正沉淀下來,必須具備一頭扎進去的決心,學習如此,工作亦是如此。就是所謂的工匠態度。
三、時間性焦慮,是學習最好的動力
常常聽到人們說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怎么怎么樣??晌以趺锤杏X自己的青春歲月連尾巴都沒有了呢?一只腳踏進30的門檻,仿佛就再也沒有20+那種隨心所欲的揮霍時間的機會了。想想這一個10年,彈指一揮,仿佛就在昨天。翻一下老照片,2008年自己剛上大學,擁有嬰兒肥的臉和對這個城市未知的好奇,然后就是留下參加工作。
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悠閑地凝望著數學老師激情慷慨的揮舞那握著白粉筆的手,和在職場里沒白沒夜的辛苦奔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沒有反襯就沒有傷害,書到用時方恨少。才發現有些人鼓吹的“讀書無用論”,“名校無用論”都是狗屁。
也許有一些人像我一樣,有這種隱憂和恐慌,這并不是壞事。時代在飛速進步,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改變每天都在進行。如果我們依舊是固步自封,將學習的狀態終止在邁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刻,那我們的人生真的會漸入慘淡。我們可以在某一個階段停頓下來去完成某些使命,但你不能從此停滯不前,真的只是過著澆花養鳥的退休生活。
女性辭職回家生小孩,職業中斷,沒有收入來源,社會交際也越來越少,每天圍著老公和孩子轉。生活也變得清凈了許多,沒有競爭的壓力。這固然是好的一面。但我并不建議真的長期將“家庭主婦”作為一個職業,除非你有很好的時間管理和目標規劃,保證你不上班也能不斷提升自己,并可以創收。因此不管你是否走進婚姻的帷帳,你都應該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社會接軌,與人交流合作。
轉眼即將迎來我人生的下一個10年,我想自己應該做點什么有意義的事情。不然這輩子就白活了。
四、即使現世安穩,生活仍然需要一點目標感
好友是一個如既往勤奮努力的人,也是一個有思想的女生。有自己的公眾號,工作之余總是愛學習愛寫文字分享出去。好友每一次的文章更新,哪怕只是一張精美的圖片,也在提醒著我應該去學習和閱讀,要積極梳理已有的知識結構,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忘記了寫東西出來分享,工作時毅哥年終獎勵的大筆記本用了一半來寫讀后感,就是懶得敲到電腦上。
11月中旬參加完考試后,整個人便懶散下來了。白天也在零零散散的看書學習聽課,但不能起早,閱讀的速度也很慢,不系統。備考期間每天7:30起床,現在直接是不到9點醒不來了。瞌睡永遠是有的。某日報上說,嬰幼兒睡眠時間長達16個小時以上,青年人只需要睡足7-8個小時就夠了,而老年人平均睡眠時間只有4-5個小時。睡眠并不是越長越好的。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懶,疏于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進步的速度太慢。
早就想分享一篇有操作性的關于自學考試的文章,近期終于動筆了。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分享了自己用三個月的時間自學備考三級心理咨詢師的經驗,推送之后得到好友的贊同,于是激起了我重新寫點什么的熱情。
不求讀者無數,只希望通過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督促自己積極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和鞏固。在此之外,哪怕我的分享只能夠對一個人有益,那也是一種貢獻。畢竟我是不收費的,哈哈~
生活需要一點目標感。目標適當,動力十足,生活才不會是一潭死水。
如果缺乏目標的時候,或者想在下一個5年或10年再折騰一下的話。那就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并設立一個截止時間。
假如零散看書效果不明顯,那就報名去考試,并廣而告之;
假如一直減肥不成功,那就發個朋友圈說“我要減肥多少多少斤,請監督?!保?/p>
假如不能堅持每天寫作,那就向村上春樹學習,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完成多少多少字。
被懶惰和拖延癥絆住腳的時候,想想完不成是不是有點丟臉呢?大多數人都不想做一個對自己對他人都言而無信的人。
活在當下,過好當下。我想,說的就是充分利用當下的每一天,做一點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你可以因一時的失意而沉淪,卻不可以一直躺著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