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光陰,三部影片,一朝完結,余春嬌與張志明的愛情長跑如期結束,當一夜長大的張志明親自為身心俱疲的余春嬌帶上遲來的婚戒,等待他們的將是穩穩的幸福還是依舊錯位的痛楚?這恐怕要交給該系列的第四部電影來作答,前提是如果還會有第四部。導演兼編劇之一的彭浩翔為影片設置的開放式結尾,交由觀眾任意想象,說不定會醞釀出下一出鬼馬乖張。
彭浩翔的電影作品總是映射著他荒誕離奇的現實觀,在他的語境里,現實絕非浪漫美好。所以即便是常規意義上的言情片,也總會被加上不合時宜的“恐怖”標簽,一如在以“屎”為背景拍照、為私處染色、狗狗強暴等等一連串不按常理出牌的橋段,充滿著獨特的彭氏槽點。而荒誕離奇才是彭浩翔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三部《春嬌救志明》依舊以一段長約3分鐘的恐怖事件開場,讓新觀眾誤讀,卻引起了老觀眾的代入,長達7年的追影歷程,電影市場早已今非昔比,創作者對故事不斷打磨,觀眾換了一茬又一茬,而春嬌和志明的故事依舊沒有謝幕。
如果前兩部開篇的“恐怖”事件是志明、春嬌的同齡人在成人世界里發生的種種懸疑,那么彭浩翔這次將話題則伸向了看似單純的童年,兩位幼童大戰一只名叫“趷趷剛”的怪物后慘死,彭浩翔借此再一次表明,童年世界的荒誕離奇依舊不可避免。某種程度上也在影射著同樣心智未成熟的張志明與春嬌爸,而面對兩位如此親近又同樣等待被“拯救”的男人,余春嬌的心理錯位不言自明。
如果我們對前兩部影片存有記憶,不難發現,第三部集結了前兩部的賣點與痛點,在第一部《志明與春嬌》里,男女主人公在街角抽煙相識,盡管摩擦不斷,卻是滿滿的港式甜蜜,這是近年港片式微背景下少見的佳作;而自《春嬌與志明》開始,便不斷設置各種考驗二人感情的外界因素,故事場景也從香港一路北上,時空的遷移帶來了又一重荒誕離奇,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開啟了陌生的內地新生活,春嬌與志明的平淡印記被突如其來的喧囂所打破,一如港片在新世界里的掙扎與重生。
到了現在的《春嬌救志明》,主人公再次回到故地香港,此時的香港也在一系列變遷過后面臨現實挑戰,影片中出現的挑戰傳統婚姻價值觀的借精生子事件便是典型,面對倫理與誘惑,志明選擇了對春嬌的承諾。一個“救”字,預示著為前兩部荒誕離奇的情結做了解,至于拯救身體還是拯救靈魂?影片結尾,志明感謝春嬌陪伴其長大,春嬌也在一次次對志明的失望中拋開疑慮,與其說是春嬌救了志明,不如說是春嬌與志明各自成長與救贖,片名只提到了前者,顯然也是彭浩翔為影片埋下的另一重荒誕。
事實上,春嬌、志明并非關乎個體,而是現實中無數善男信女的高度凝結,他們可能是青梅竹馬,也可能是歡喜冤家,是現實賦予他們不同境遇,即便是歷經多年的愛情長跑過后,依舊殊途同歸,這是彭浩翔的解讀,也是世間男女逃離不開的“七年之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