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樣“不愉快”的周末?
連續(xù)加班一周,周末終于有時間蜷縮在沙發(fā)上好好聽歌看書,突然孩子們沖進來:“媽媽,爸爸答應帶我們去玩沙子的,但是他又說不能去了,他得去公司加班!”我想,“他們很想去玩,我來帶他們去吧?!蔽野褧诺揭贿?,從舒服的懶人沙發(fā)上起來,但后來我卻說了這些話:
孩子們,請小點聲,我的耳朵要聾了!?
別把水弄到沙子堆上,鞋子都會弄濕的!
小心點!沙子都蹭到汽車座位上了!? ?
你一定要和弟弟搶這個鏟子嗎?你不是還有別的玩具嗎?? ? ? ?
。。。。。。
本來想好好帶孩子們出來玩沙子,但對于孩子們和我而言,全程都是不愉快的體驗。
發(fā)生了什么?
這個媽媽確實把書放到一邊,試圖當個“和善”的媽媽,讓每個人都高興,但最后每個人都不愉快。顯然,她判斷錯了自己的感覺。她覺得自己很“和善”,很愿意為孩子“犧牲”,但也許她實際的感覺是“厭煩”——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當牽扯到孩子時,我們是怎樣忘記自己的感覺的?
廣播、電視、雜志、各種公眾號推文都在告訴我們:撫養(yǎng)孩子應該是自然、快樂的體驗;你要帶孩子登山。跟孩子玩,讓他們快樂并開發(fā)智力。用親手制作的早餐給孩子們。要成為孩子的模范。要成為超級媽媽。我們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負罪感,這種負罪感驅使著我們試圖去做得更好,甚至逼迫自己在分毫不剩的時候付出更多,然而很多時候,當我們是背負著這樣一種“負罪感”,去當這個“好父母”的時候,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孩子是最靈敏的,他能敏銳的察覺你不是“真心”在陪他;你的身體和心理也是靈敏的,他們能清楚地感知此刻你是不是“真心”想陪孩子,你的內心是否愉悅。
我們該怎樣忠于自己的真實感覺?
接受自己枯萎消沉的負面情緒,努力去覺察它的根源,并且隨時調整,才能更好的愛護家人。
回到上面的場景,或許你可以嘗試這樣說:“孩子們,媽媽連續(xù)加了一周的班了,感覺很累了,我需要在家好好休息,恢復一下精力,不能出去玩沙子的確讓人感到很沮喪,但我們相信你們兩可以在家找到合適的游戲來玩,比如說假扮園丁給院子里的花澆點水。”坦誠的告訴孩子你真實的感覺,此時你給了孩子比“玩沙子”重要得多的東西——你給了他們一次機會,學會考慮和尊重別人的感受和需求。
特別注意的是,向孩子表達真實的感受,并不意味著去否定、指責、抱怨孩子的需求或感受,盡管可能當時你已經很疲憊了,很難過了或者很傷心了。。。但你仍然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注重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重視你與孩子的聯(lián)結,,因為這是根基。下面的句式可以幫助你表達你的感受:
我感覺。。。我希望。。。
我感覺現(xiàn)在很累,我希望你可以先去找爸爸玩一會;
客廳里總是堆滿了你的樂高,這讓我感覺很苦惱,我希望每次拼完,他們都能回到箱子里;
每天做好晚飯,我還得收拾廚房,這讓我感覺很辛苦,我希望有人能幫幫我,比如擦桌子。
父母的首要職責應該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感受、需求,甚至對自己的“限度”負責。對于每件事,我們都具備一定的能力和限度。甲的母親喜歡和孩子一起烤蛋糕,而乙的母親可能連孩子走進廚房都無法忍受;有人喜歡吧孩子們叫到身邊大聲念故事,還有人一想到這件事就覺得害怕。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獨特的個體,學會尊重自己的節(jié)奏和“限度”,這也是“成熟”的一部分。
父母應該尊重自己的限度。
我們可以表現(xiàn)得比自己感覺的更和藹,但不要過度。
重要得是接受我們當下的實際感受。
最好能夠真摯地對待我們的孩子。
? ? ? ? ? ? ? ? ? ? ? ? ? ? ? ? ? ——海姆吉諾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