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在生活。
有的人生活一團糟。有的人生活就像開了掛,什么都比你想象的要好、要完美。有的人生活,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比誰都好,壞的時候又比誰都壞。
人與人之間,為什么差別就這么大呢?
心理學的解釋是,你的原則構成了你這個人。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
什么是原則?
原則,就是行事所依據的準則。
一個個原則塑造了不同的人生,讓每個人都區別于別人。
因為,任何人的歸宿都是她自己。你有什么樣的原則,就會遇見什么樣的人。你有什么樣的原則,就會成就什么樣的人生。
人值不值錢,首先看你的原則值不值錢。
所以,生活的藝術就是不斷打磨和堅守自己的原則。
如何打磨自己的原則呢?
第一,學習別人的原則。
人生下來,是沒有原則的。當人開始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后,我們一直是處于學習階段,或者說是模仿階段,我們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是后天慢慢學習而來的。當然,我們的原則也是后天慢慢習得的。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是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原則,什么不是自己的原則,所以就沒有堅守這些原則,也不懂得要去堅守這些原則。
這時,往往就會出現人生的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是因為無意之間堅守了好的原則,壞的時候就是沒有遵循所習得的好原則。
第二,打磨自己的原則。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去追求原則,其實就會發現別人有很多很好的原則值得我們借鑒。
此時,我們就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摸索出一些適合自己的原則,并可以去打磨這些原則,讓原則注入自己的血液之中,隨時隨地指導自己的生活。
比如,長期保持耐心才能看到最后的結果。
這就是一個原則,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原則,也沒有可以去遵循他。但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認同了這個原則,我就會在生活工作中去打磨這個原則。漸漸地,這句話就成了我的原則。
自從有了這個原則后,做任何事情,我就不會再火急火燎的急于求成,對一切事情,都保持足夠的耐心。
第三,反思自己總結的原則。
一個原則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反反復復地實踐之后,才會真正從心底認同,從無意的行動中遵從。
只有不斷反思的原則,直接應用時才能最大的發揮效果。就好比通過了無數的拳路練習后,遇見突發的緊急情況,才知道怎么正常的出拳。
為什么我們總是在重要抉擇時常常感到素手無策?
就是因為我們平時沒有對自己的原則進行反思、沒有進行總結、沒有進行打磨。所以,我們沒有堅守的固定原則去幫助我們判斷。
如果,我們堅守一定的原則,我們就能很容易判斷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應該怎么樣做。
然而,整理自己的原則是很難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原則是什么。
總結原則,我們首先可以分類。比如,生活的原則是什么?成長的原則是什么?交友的原則是什么?看書學習的原則是什么?等等。
通過分類,一個一個地打磨需要堅守的原則,然后慢慢形成一個完整的原則體系。
原則打磨后關鍵在堅守,在堅守中進一步打磨,在打磨完美后繼續堅守。
這,就是生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