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最樸實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海子
看完題目的你,是不是又開始反省自己呢?二十歲的年紀,恐怕都不知道夢想是什么了吧。
? 我問閨蜜,你有什么夢想嗎?閨蜜搖頭輕嘆。少年的時候只是知道上學是少年時期的義務。不好好學習,父母不會開心,老師也不會開心。于是就隨大流上學,刻苦讀書。在班里取得好的名次。后來上了高中。老師和父母都說理科就業前景好。又隨大流報了理科。然后在每日的雞湯文和激情澎湃的宣誓中徐步向前。那時,只知道學習。考大學。哪有時間考慮夢想。對我來說,認真的走完每一步。比每天胡思亂想踏實多了。
? ? ? 是啊。我們仿佛是被家長和社會推著向前。人生而自由,卻身不由己。學校教授了我們知識。卻讓我們在選擇這門課上掛了科。小時候父母為我們選擇上哪所學校。學文還是學理。長大后,我們被社會選擇。大學根據你的成績決定要不要錄取你 。企業根據你的能力決定要不要招聘你。對象根據你的顏值身高和身價決定要不要和你在一起。在我們能選擇的年紀我們身不由己。在我們能主動的時候卻被選擇。二十歲的年紀,我們能選擇的怕是只有自己的夢想了吧。
? ? ? 可悲的是,我們的夢想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開始變質。腐爛甚至變臭。似乎所有的夢想都是追求物質的變形體。只不過夢想比掙錢這個俗氣的名詞多了幾分高尚。
? ? 不知什么時候,再次提起夢想時,它已經成了我們同齡人之間的玩笑。“切,醒醒吧。別做夢了,沒有錢,誰會尊重你”他們的嘲笑仿佛懷有夢想的人都是傻子。“我要在畢業兩年后掙夠一百萬”這個社會,似乎只有掙錢才是王道。
? ? ? 如今,你離你的夢想有多遠?這個問題,怕是被世人詬罵。畢竟,現在好多人已經不知道“夢想”究竟是什么東西了。
? ? 小A 是我的高中同桌,高中的時候她給我說她的夢想是以后在墨爾本安家。墨爾本是安東尼書中的地方。那里有藍色的天,廣袤的土地,還有跑道上極速而過的紅色跑車。而這些都是我在她拿出好幾次的墨爾本照片里得知的。小A 的英語很棒,又特別羨慕墨爾本哪里安詳悠閑的生活。她希望以后在那里定居。她們家條件不是很好。出國對她來說就是她的夢想。高三的時候,每次考試失利。她都會拿出那幾張景色宜人的墨爾本照片。給自己打氣。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夢想。但是我卻知道。這個想法一直讓她在奮斗的途中砥礪前行。
? ? ? 小A 如愿以償,高考之后,她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學的是自己喜歡的英語專業。這離她的夢想又進了一步。
? ? ? 大學沒有了束縛,我們重獲自由。我們可以任性到選擇晚上要不要睡覺。選擇學習還是不學習。選擇睡懶覺還是早起。選擇宅在宿舍還是圖書館。選擇去上課還是去KTV 唱歌。
事實證明,當讓我們自主選擇時,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最舒服的一方。小A 也不例外。
? 我和小A 依然保持有聯系。從她的朋友圈也知道她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經常在朋友圈里曬自己交際圈。曬男友,曬靚照,曬美食。卻唯獨沒有再曬過墨爾本的照片。再也沒有曬過自己的夢想。
? ? 一次,我在她的QQ空間給她留言。我說“墨爾本”加油。
? ? ? 沒想到,沒過多久,她就給我發信息。她給我說:“現在我不想在墨爾本定居了,那是不現實的,我沒有那么大的能力。以后我能去旅游一次我就知足了。”
我很驚訝,因為這個在幾個月前還在揚言此生就算拾荒也要去墨爾本旅游一次的夢想家。卻在幾個月后被大學的安逸消磨殆盡。
? ? ? 突然之間,我百感交集。我鄙夷她的自大和懦弱,她的不堅定。同時又同情她。沒有了自己的夢想,以后又該如何走下去呢?后來我明白,安逸才是最可怕的。他阻止我們前進,如一杯甜蜜的慢性毒藥。讓我們無法舍棄,到最后懶散到不堪一擊。
? ? ? 有的人夢想敗給了現實,有的人夢想卻敗給了安逸。有些人雖然夢想遙不可及,卻依舊堅持自己以往前進的姿態。默默的努力著。我們都是普通人。卻因思想各異,夢想各異而變得鮮活有個性。社會也因此變得可愛。我的夢想是當一位作家。雖然我知道我離它很遠很遠。像踮起腳尖也觸摸不到的星辰明月。但我依然想努力抵達夢想生根的地方。
畢竟,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親愛的你,你離夢想有多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