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面臨小升初的擇校壓力而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的時候?
當每天看到孩子作業寫到二半夜的時候?
當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你說東、我偏說西的時候?
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呢?
假如你有一個每天都在你跟前叨叨小升初壓力好大的媽媽;
假如你有一個一放學就催著你寫作業的爸爸;
假如你有一個強迫癥上線、愛指手畫腳的娘親;
你會怎么做?
瞧,負面情緒是不是已經淹沒了你!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兒子身上的真實案例,讀過我文章的朋友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家小朋友多么優秀,他也是個調皮搗蛋、經常讓人頭疼的孩子,但是他也是一個逐漸在改善的孩子,關于“改善和改變”這個話題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講到,言歸正傳,先來講他的案例,有一段時間我很為兒子的作業頭疼,所以我寫了關于孩子作業磨蹭的那篇,孩子的作業情況一天天好轉,可是我希望他能夠在我下班之前就完成家庭作業,因此我倆定了一個君子協定:在學校做完家庭作業我們再回家。一開始孩子還是很有自制力的,基本在我下班后不久就可以完成作業回家了,但是有一天他的作業比平時要多,我沒忍住多提醒了他幾句,爸爸呢也熱心的跑到學校門口來接我們娘倆回家,我倆都更著急的想要回家,結果那天他的速度超級慢,孩子和我都有些著急,結果越急越慢,越慢越急,雖然我一直覺得自己保持了平和的狀態,但是孩子的情緒明顯的很焦慮,到最后我嘆一口氣他都會緊張,結果是我倆第一次把作業背回了家。
從那天開始,兒子的作業完成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一放學他就開始進入焦慮狀態,然后就是周而反復的越急越慢、越慢越急,有時候干脆拖到晚上七點多才能完成作業,那幾天我的心情也是壓抑的不行,總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大的好習慣怎么就付諸東流了呢?滿心的生氣還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雖然自覺言語中不慎明顯,但是愁眉苦臉的樣子我自己看著都煩。
后來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很簡單,有一天我因為有事讓他把作業帶回家完成,他寫作業的時間我還沒有下班,等我下班我驚喜的發現,小家伙已經把作業寫完了,那時候時鐘剛剛走過6點。
無獨有偶的是,我一個姐姐的孩子在家完成作業情況也不好,姐姐因為上班來不及接孩子,因此有一段時間拜托我放學后代管一段時間,結果她意外的發現孩子在我家完成作業的速度超快、質量也很高,可是一接回家,速度和質量又都慢了下來。是我家有什么魔法嗎?
其實很簡單,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一部分問題的產生不是因為孩子能力不足或者說主動性不夠,而是我們家長的焦慮傷害了他們的情緒,我無意中表現出來的著急和姐姐對孩子的批評、否定,給兩個孩子巨大的壓力,當孩子感覺不好的時候,不要指望他能夠把事情做好。而后來兩個孩子的變化,則是因為他們逃離了讓他們焦慮恐慌的負面情緒,在一個相對安全寬松的環境中反倒能夠更好的完成任務。
有人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很多教育者上來之后都喜歡大談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但是我說,在習慣之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緒!
對兒童而言,他們情緒很大的一部分源自于家庭,一個和諧快樂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情緒安全平和,一個充滿矛盾和爭吵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情緒往往易變且敏感。不同的情緒自然也會影響他們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和效果,這個是鐵板上釘釘的道理。
當媽媽爸爸表現出強烈負面情緒的時候 ,敏感的孩子能夠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信息,并對自己的情緒和行動產生巨大的影響。
上面談到的我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問題,是因為孩子處于情緒不安全的狀態中,孩子一方面對自己的未來升學充滿了擔心,另一方面爸爸媽媽表現出來的焦慮又對他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因此才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家長學會情緒平和,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孩子的疏導工作。
讓家長情緒平和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俗話說:“關心則亂。”
當學生面臨小升初的擇校壓力而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家長怎能做到情緒平和?
當每天看到孩子作業寫到二半夜的時候,家長怎能做到情緒平和?
當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你說東、我偏說西的時候,家長怎能做到情緒平和?
家長沒有拿起狼牙棒、狠狠地暴揍一頓,已經是隱忍了再隱忍得結果了吧!
如果照這樣去想,人人都會變成暴跳如雷的瘋子。
如果我們真的因為孩子的問題焦慮不已,不妨換個角度,將負面情緒轉變為正面肯定:
孩子的成績不理想,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他的努力,即使他學習態度不端正,也讓我發現了他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孩子寫作業很慢,但是至少他一直在堅持,他都沒有抱怨,我就默默陪伴不是挺好嗎?
孩子青春期叛逆,說明我們之間溝通存在問題,我愿意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和配合。
這樣一來,焦慮是就能夠少一些,因焦慮帶來的負面情緒或者舉動也會少很多。不要小看這個轉變,它很難,因為這要求你要打敗你的固有思維,天人交戰成功與否需要持續的有目的的進行訓練哦!
除了做好自己的情緒調控,六年級的家長還有以下幾個會引起孩子焦慮的行為大忌:
1、忌當著孩子的面大談升學壓力之大
2、忌頻繁給孩子負面性評價
3、忌強制性的對孩子提出要求而不征詢孩子的意見
4、忌嘴邊掛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5、忌因為畢業打亂原有的生活規律、包括娛樂生活
6、忌因為孩子的學習發生家庭矛盾
7、忌過度強調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付出和貢獻
那么,家長可以做些什么讓孩子情緒平和呢?
1、表達出對升學這件事情客觀的看法,
2、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從家長角度作出正確的評估,和孩子一起設置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過高,
3、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4、當孩子的學習中出現障礙或者困擾的時候,表達同情,而不是寬恕或者憤怒,
5、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尊重孩子的意見,
6、最重要的一條:留給孩子一定的私密空間,相信他的學習能力,
7、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不要讓家長的焦慮情緒傷害孩子,這是我一個媽媽、也是一 個老師的一些看法,手困眼酸,今天就到此為止啦!
每一次的書寫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僅是我的孩子更有我的學生們!希望我的努力能夠被您看見,感謝您的閱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