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周,進入期末復習的階段,每天晚上女兒寫作業的時間似乎比平時多了一倍。女兒雖然每天都在說作業好多好多,自己要累成狗,但還是保持著期末備考的狀態。昨天晚上,我進門時,她在聚精會神地寫作業,根本沒有注意到我。
晚上,簽作業時,我問她,復習得怎么樣?
她說,能跟上老師復習的節奏。
我說,最后考前復習要點時,數學概念還是要講一遍,能講明白就說明理解了,媽媽可以當聽眾。
女兒說,那英語呢?
我說,你覺得要強化什么呢? 然后,我們就聊起了復習功課的事。
其實,經過幾年來不斷引導,女兒已經有自己復習功能的套路。我只要在每次考試前,積極配合就好。
大多時候,我都是當聽眾,聽她總結知識點,或者,聽她分析自己覺得學得不太明白的地方,然后,就是她對自己這次考試的預期。如果需要我講解和支持,我也樂在期中。當然,我和她最最開心的是聊她的假期計劃。
-2-
課業學習本身對孩子來說,可能都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大部分時間都是無聊的,但學校學習占據孩子整個童年和少年階段,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效率低,不僅不快樂,還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和認知。
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找到內在的動力去學習,即使沒有那么快樂,但為了更快樂的事,孩子會主動采取行動。
讓孩子明白,學得好,效率高,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每天都會更快樂。
讓孩子明白,學得好,成績好,說明學習任務完成得好,可以假期時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上補習班,省下的錢,可以做其他的事。
讓孩子明白,學得好,可以了解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和同學聊天,有更多的話題。
讓孩子明白,學得好,也是一種能力,將來獨自面對變化的世界,可以更自如,更幸福。
孩子有了內在動力的驅使,會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3-
而有的孩子不是不愿意去學習,而是不知道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不知道如何做到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完成作業。
最近,女兒同學間流傳這么個小段子:
期末復習狀態:
老師以4G的速度講,
學霸以Wifi的速度聽,
學神以3G的速度記,
有的學生以2G的速度瞅,
有的學生聽著聽著就掉線了,
還有個別學生壓根就沒有開數據連線。
女兒說太形象生動了,學霸就是厲害,只要聽就能記住,聽的速度比老師說的還快,不需要記筆記;學神是要靠記筆記才能記住的,記得速度稍稍比老師慢一點,但也能跟進上。她還補充說,自己還不是學霸,需要記筆記,不過只記重點,比學神強一些。
-4-
這個小段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
學霸就是記憶力好的孩子,而且首先也是注意力特別好的孩子。有再好的記憶力,但不能專注于課程內容,也記不下來。 也就是注意力是記憶力的前提。
學神的長時記憶力可能沒有學霸那么好,但他能專注于老師講課,還能同時跟著老師記筆記,也說明孩子的短時記憶特別好,注意力的分配能力也不錯。
那些以“2G的速度瞅”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想學而跟不上老師的速度,沒辦法,他想一邊聽,一邊記筆記,可是做不到,這就是注意力沒辦法分配的問題。
而“聽著聽著就掉線”的孩子,就是注意力沒法保持長時間集中的問題,聽了一會兒就走神了,自己也不知道,等再“上線”的時候,老師講到哪里了,已不知所云。
“壓根就沒有開數據連線”的孩子,注意力根本沒有轉移到這堂課的內容上,還停留在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
學習的前提,就是注意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專注力)能不能很好地起作用。
人每天要面對很多信息,大腦學會從繁雜的信息中,提取自己認為有用的或感興趣的信息,這時,就是“注意”在起作用。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什么上面,我們的大腦就會接受和處理什么信息。
所以,學習就是得先讓大腦“注意”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上來,也就是要有意識地注意要學習的內容,即我之前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的 “有意注意”。(感興趣,可以看看專注力——小學階段才培養會不會太晚)
找到方法幫助孩子發展和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讓孩子能體會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體會到成就感,從而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讓孩子更快樂的成長。我想,這是家長們都愿意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