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 用腦子說話,從會猜對方心思開始

特別感謝@曹門霞客行主編的推薦,讓我在簡書的第二篇文章《“有話直說”錯在哪了?》閱讀量就翻了一倍!今天繼續分享職場溝通的技巧。

會聊天的人,到底是會聊還是會想?

有一次,我和奧美的前同事聊天。當他得知我在做溝通的咨詢與傳播時,特別不屑。問我:“你小樣性格那么悶,平時話也不多,也能教別人溝通?你可別誤人子弟!”

我哥們說的,的確反映了大部分人對“溝通”的理解。如果把說話這個本事分成“開口前想”的內功,與“開口時說”的招式,很多朋友會更看重后者。他們覺得溝通能力強的人,一定外向、嘴巴靈活。

然而,當你仔細琢磨到底怎樣才能說出有力、有趣的話時,答案一定是先想清楚要說什么。也就是說,要想在外功的招式上漂亮、有力,一定是先從內功上努力。那些話并不多,但針針見血的溝通高手,用的是腦子,而不是嘴巴。

三個武器,猜透對方心思

像我這樣內向的人,如何與自己的老板、客戶高效溝通,并逐漸擔任500強高管、創業公司老大的溝通顧問呢?

我很慶幸自己發現了“用腦子說話”這個并不是由我發明的秘密。它讓“內向”這個常人眼里的短板,變成了我的長板。因為內向,我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耐心,動腦去“想”到底“說什么”。

“用腦子說話”是一個大工程,今天先從一個最有用的功能說起,那就是在動口說之前,如何猜透對方溝通時的心思。

溝通的最高境界,是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里去,具體一點 ,是說的話對方愿意聽、聽得進去、聽完還能按你的愿望行動。所有這些的前提都會考驗你是不是能讀懂對方的心思。

100%讀懂對方心思,是不可能的。我不會玄妙的讀心術,也會不會教你這些。但我總結了一個思考模型,可以幫我們讀懂在溝通中的心思。我稱之為“掃雷-采蜜-淘金”三步曲:

掃雷:避免說別人不愛聽的話

采蜜:找到對方聽了開心的話

淘金:提煉對雙方都有用的話

可以想象,如果我們在重要的溝通開始前,用腦子先完成以上三步,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說傻話、錯話的風險,還可以有效地幫我們說出對方愛聽、且有用的話。接下來,我結合一些案例,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三步背后的講究。

掃雷:動腦想清楚“哪些話絕不能說”

職場上, 有太多的人我們得罪不起。老板、客戶、同事、甚至是下屬,都可能僅因為一句不合適的話,就形成了對我們不利的印象。

要規避掉所有不合適的話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到的是盡量少說“不知趣”的話。如何做到說話“識趣”呢?我自己有三個基于實踐的體會:

提前警告自己,規避掉“常識”中不該瞎說的話,比如問工資等

主動觀察、思考甚至打聽哪些話題是要注意的

記住,永遠別在與你溝通的人面前,說別人的壞話

這第一條,很好理解;第二條稍加注意,也容易做到。唯獨第三條,以我自己的觀察,九成以上(包括我自己)如果沒吃過虧、或經歷過嚴格訓練,都做不到。但這一條恰恰又是最容易讓你在溝通時踩中地雷的。為什么呢?

溝通中碰上雷,只能賴自己

我們且不從道德的角度分析這有多么不合適。在背后說別人壞話,風險極大。有一次,別的部門的一位同事和我一起吃飯,滔滔不絕地吐槽他的領導,罵他這不行那不行,我坐在那,聽得很不舒服——因為有些事我也參與其中,有些事我做得也像他領導一樣。雖然他在罵他的老板,但我感覺自己也被罵了。

很慚愧,兩年多前,我自己也曾在同事A前,嘀咕同事B的不好。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那年在績效評估中,大老板鄭重地指出我這個問題。那瞬間我特別生氣,因為我“覺得”我信任A,所以才在他面前表達我對B的失望。沒想到A對我也有意見,借與老板聊天的機會,把我這個行為反饋給了老板。

不過后來,我真誠地認識到這是不對的。說別人壞話時,既不尊重人,也容易把自己暴露在沒有標時的雷區中。

職場上,人言可畏。你是想“一吐為快”,還是用你的大腦管好自己的嘴,免得被雷炸了呢?

采蜜:提前準備好讓對方開懷一笑的馬屁

我認識一位商業顧問A,執業經驗近20年,在圈里也很有名。有幸和他一起開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不管是在談正事時,還是閑聊天時,總是恰到好處地拍上客戶的馬屁。

這種能力,讓我羨慕,也讓我疑惑。我不明白像A那樣的資深顧問,為什么還要費盡心機拍馬屁?這些馬屁都是現場想出來的嗎?

在多次觀察之后,我發現他的所有“馬屁”,都是為他的“正題”服務的。舉個例子,當時他想打聽客戶在某個項目上哪些條件是不具備的,比如,是不是缺錢。一般情況下,可以有以下兩種問法:

小白版本:您在執行我們的提案時,會不會資金有些吃力?(這是打客戶的臉)

入門級版本:您在執行我們的案子時,在費用上有怎樣的期待?(讓客戶直接聊錢,對方心里會很別扭)

A當時的大咖版本,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

“王總,我知道您主持過很多大項目,上線我們今天提議的項目,肯定不是什么難事。為了更好地支持您把項目落地,您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我們哪方面多一些支持?比如,團隊上的配合、預算上的支持等。”

大家看到這段話背后馬屁的水平了嗎?這里藏著三個馬屁:

開頭就棒王總,說他經驗豐富,見過大世面

中間A降低自己的身份,定位成給王總做事的

最后繼續降低自己,明明要王總說出自己“不行”的地方,卻包裝成A要做些什么

像A這樣的顧問,經驗豐富,人情通透,不過大腦就可以在現場自然地地說出來。但對我們新人來說,這些馬屁都是要提前去準備的。

走心又走腦的馬屁,誰不喜歡?

如何做?用真心與腦子。我自己也是一名顧問,深知為了幫客戶解決問題、更好地服務客戶,一定要主動給客戶創造一個好心情。這是真心;馬屁也需要動腦,只有提前對客戶及自己的需求有嚴密、清楚的分析,才能提前采好對方受用的“蜜”,在溝通過程中適時地喂給對方。

淘金:想清楚怎么說才有價值,并真正解決問題

每次,在我和朋友們一起聊溝通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怎樣說話,才能說得漂亮,讓對方聽著高興?

坦白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無解的答案。我想分享朋友F總的案例:F總來自廣州,找到我咨詢溝通時,她正為內外的溝通弄得焦頭爛額。對內,她覺得自己是那個“傳遞不好消息的人”,向大老板匯報項目中的問題、給下屬反饋負面評價等;對外,她要把客戶不著實際的要求頂回去、要和合作商“不要臉”地爭取利益。

像你我一樣,無論內外,她都希望自己能被喜歡,因此,一旦不用傳遞壞消息,她會把寶貴的溝通時間,花在與對方閑聊天上,雖然聊的時候都能開懷大笑,但聊完后又覺得什么也達到。總之,類似這樣的內外溝通壓力,讓她覺得自己很委曲、心累。

我聽完她的描述后,感同身受。因為我和我太太每天工作的內容,與F很相似。但我不得不狠心地問F總一個問題:溝通,到底是為了討好別人,還是表達價值,推動進展?


溝通就是為了表達價值、解決問題。否則,不如不張口。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只是在溝通現場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很難。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溝通前必須做功課,問自己怎樣才能讓即將發生的對話有用?我自己常用的模板問題包括:

對方長遠的需求是什么?此時此刻的需求又是什么?

他知道自己的需求嗎?還是需要我去啟發他?

要滿足這些需求,對方的痛點是什么?我怎樣幫肋他?

我在對話中,要怎樣循序漸進地表達,才能讓他認識到我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我要怎樣說,才能既顧及他的面子,又讓他認可我的想法,最終按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推進事情?

在和F總交流時,我用了她自己一個真實商業談判作為例子。此前,她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雙方總談不到一起去。我給她模擬了對方的心理,啟發她想清楚對方最需要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并且模擬了談得順利與談得艱難兩種場景,同樣的“金子”該如何包裝。

盡管我不是談判專家,但聊完后,F總思路清楚很多。“很多商務上的溝通,真的不是要去討好對方,也不是要與對方去吵,而是真正把有價值的東西表達清楚,推進生意。”她后來跟我說道。

“掃雷-采蜜-淘金”這三步,幾乎適用于所有職場上重要溝通前的準備。人在職場,越往上走,溝通機會越來越金貴,溝通成本與風險也會越來越高,帶上腦子,想清楚再開口,才能規避風險,讓每一次說話都能發揮該有的作用。

感謝你的靜閱!

關于作者:

皮皮仲與婭婭文是對同行小夫妻。他倆不是專家,但很多人愿意付費向他們學習“如何說話”;他倆也不是作家,但他們的第一本職場溝通書很快就要出版;他倆初戀在一起十年多,但依舊很愿意與每一位喜歡慢慢向上的人交朋友。對他倆的專業話題感興趣的,歡迎簡信勾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