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春之海:尺八與箏的絕美合奏

尺八,原是江左吳地的竹管音樂,后于唐代傳入東瀛日本。白駒過隙,尺八在日本漸漸流行起來,至今仍是一大古典主流樂器。于國內(nèi),甚或連知曉尺八這項樂器存在的人,亦不算多。

蕭聲笛樂,稍微接觸過的愛好者,亦可論上一兩首《關山月》和《春到湘江》。配上其傳統(tǒng)的歷史內(nèi)容與背景,滿滿的國風內(nèi)涵隨即撲面而來。好似游衍穿梭于江河畫卷、古韻清音的人文寶藏中,其中雅趣,一語難絕。

可是,與之對應的尺八,則顯得特殊另類得多。

當代詩人卞之琳曾題過一首詩,名即為《尺八》。其詩內(nèi)容,恰若吹奏時的尺八,幽咽低鳴,滿是哀緒。

夜半聽樓下醉漢的尺八,

像一個孤館寄居的番客。

聽了雁聲,動了鄉(xiāng)愁,

得了慰藉于鄰家的尺八。

次朝在長安市的繁華里

獨訪取一枝凄涼的竹管......


尺八,像極了波德萊爾筆下的《惡之花》,有種難以言表的悲哀凝重之感。

不同于蕭與古琴的獨奏,流傳入日本經(jīng)改良后的尺八,多是與箏或三味線合奏,有三重奏、二重奏,卻鮮有獨奏。

如若不事先告知一個聽眾,而讓他用雙耳靜聽尺八的演奏。我想,他的臉色必然是凝重而不舒緩的。

我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個理論,每個樂器都有著它們最基調(diào)的感情。譬如說被應用于教堂場所的管風琴,無論曲風如何變,都會讓人感到神圣莊嚴,最為鮮明的例子莫過于巴赫的曲子了。

我想,尺八大概也是這么個道理。尺八所奏之音,蒼涼卻凄美,空靈且幽咽。像是一個居住在深山的芳草花簇,若不細心留意,很難體會其中的幽怨之美。

很多人的印象中,琴蕭笛聲多是伴隨著歡躍的氛圍,雖沒有嗩吶恢弘強勢,卻也不失小氣。比方說揚琴名曲《春到清江》,聲色澄亮有力,快而不急,頗有身至春回大地而萬物生機煥然之景。

說來也巧,尺八亦有它的代表名曲,恰也與春有關,即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春の海》(春之海)。


作者宮城道雄


《春之海》是我接觸的第一首與尺八相關的曲子。

正如前邊所說,日本的古典樂大多是以合奏的形式出現(xiàn)。這首美絕無數(shù)聽者的曲子,便是日本古箏與尺八的耽美合奏。

先是,以輕緩的古箏引出主調(diào)尺八,繼而承擔起伴奏的角色,不時穿插在尺八樂聲的間隙,好似在撫平在尺八如泣如訴的哀愁。

箏聲通透而清脆,尺八凝噎而悠長,二者交奏卻不顯矛盾,像是互補而生的存在,讓人嘆絕,不禁沉醉。

無數(shù)個雨夜,我枯坐于座椅上閉目靜聽這首雅樂,卻不覺自身越過了現(xiàn)實的邊界,遁入了音樂的底片世界之中。

該曲名為《春之海》,與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意境素材。

春夜的喜雨籠罩著整片蒼穹與海,纖細的柳絮貌雨水之下的浪花,好似耳畔之古琴弦音。柔韌亦不乏恢弘之大氣,清脆而有力地搖曳著海面,繁星墜于其上晶晶閃光而與天空相得益彰,奏出雅致的樂章。

在這個世界中,我是一個路經(jīng)此處的旅客,于沿岸孤獨地凝望著自然的唯美演出。

尺八即是風,這游蕩四處而難以消愁的晚風,似乎永不停歇,書寫著喪氣的詩篇。這詩篇像是在傾訴難覓知音的痛楚,用心聆聽者,共情油然而生。

這為雨水所潤濕的晚風嗚嗚然掠過,與那推動的潮汐海浪相撞時分更為悲切。象征著琴音的海浪努力平息著眼前這陣晚風的哀愁低吟,而尺八隨之提高了音調(diào),風自然也變得猛烈。

于是,海浪與風好似交融于一處,讓旅人難以言清:究竟是海浪使風愈加猛烈,還是晚風帶動了浪花深藏海底之下的野性?

雨有消停之時,風亦有疲倦之際。曲終人散處,卻是只有浪靜風過的痕跡。

音樂既停,我卻仍久久難以忘懷,在另一個世界的凄美經(jīng)歷。睜開雙眼時,我朦朧的視野仍舊不斷地閃現(xiàn)著那片春夜之海下的壯闊與磅礴,那般的美艷,像極浮世繪。


富岳三十六景之一

黑塞曾說:“如果藝術與藝術界不像太陽那樣燃燒,不像風暴那樣狂飆,只是看重愉快、舒適與些許的幸福,都將是沒有價值的。”

據(jù)說該名曲的作者宮城道雄是這樣定義《春之海》的——由箏來演奏波濤海浪擊打船的聲音,尺八則模仿海鷗的叫聲。在最后一部分中,以一問一答的方式緩緩迎來尾聲。

不得不說,宮城先生的創(chuàng)作技藝實在驚人,能將兩個樂器合奏于一起并賦予意象,實在是讓人拍案叫絕。

資料還表明,宮城道雄在幼時即雙目失明,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通過音樂去感知著春臨大地時的那片美景。雙耳聽著浪濤拍岸之聲,用手中之箏與尺八,用音樂的方式為眼前的黑暗繪出了春日之下的大海。

我則堅信,只要你閉上雙眼,用心聆聽箏與尺八的美妙合奏,那你必然能夠在旋律的引領之下,進入宮城先生心中所想的那片春之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