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

?

導讀:為什么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我們從信息、知識、智慧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在信息層面,知識只是無序和分散的知識點,所以知識需要通過“書架”歸類和整理,這樣有利于存取方便和長期記憶。

大家好,我是可可。上期的討論我們認為勇敢是創業的第一要素,你怎么看?我們的紅運同學表示贊同,她說這個世界幾十億人,每天都有無數的想法產生,但最后能夠變成現實的卻非常少。敢于嘗試,再加上快速學習和成長,就有機會成功,而如果第一步都不敢邁出,連成功的可能性都不會有。

1

好,我們今天開始聊《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來自韓寒《后會無期》電影海報的廣告語。因為包含著對現實深刻而辛辣的諷刺,所以這個句型瞬間就竄紅網絡,被親切地稱為“依然體”。

我們說幾個比較有趣的造句:愛過無數女子,依然單身至今;下過很多決心,依然沒有改變。

“依然體”的邏輯特點是做了很多,然并卵。其實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是因為對事物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層。解決的辦法是首先需要了解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接受者對信息的處理分三個層次:信息、知識和智慧。打個比方,對于接受者來說,信息是原材料,知識是初加工產品,智慧是完美的成品。這三者是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

2

我們先看第一個層面:信息層面

所謂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信息如果沒有和接受者頭腦中的其他知識產生連接就不具有粘性,就是孤立于接受者知識體系之外的無效知識。

首先,互聯網帶來了信息的爆炸,有人說過去是要解決人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現在解決的是世界呼嘯而來的問題,所以你才有可能聽過很多道理,這是先決條件。

其次,因為生活節奏和知識迭代太快,這使得現代人普遍都有一種清晰可辨的焦慮感,學習就成了唯一的解藥,而且要干貨、要迅速、要有效——我忽然明白這應該就是現在的90后、00后能夠一邊看電影和字幕,還能一邊玩彈幕的原因吧,因為他們眼睛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太強了。

所以聽過很多道理,但根本沒有時間去一一分辨,快學習必然帶來淺閱讀,這是一種利弊共生的關系。也就是你所學到的東西都僅限于表面而已,好像懂了,其實只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

我有個同學,他說能背誦老子的《道德經》,我說,哇,好厲害!然后我就問他,那你知道《道德經》第一章里面有一個字“徼”[jiào],就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徼”是什么意思呢?他想了一會,說不知道。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有些人真的在學習高級智慧的,但學了半天,還只是停留在原材料的階段,就沒有意義了。千萬不要做一只“背著書本的驢子”!

還有一些人呢,整天在沒有價值的信息中浪費時間,這些人當然不是我們要服務的對象。因為我們的用戶只關注那些對認知升級有幫助的信息和知識。

3

我在長期的學習中總結出一種非常好用的工具,叫“書架原理”。

書架是放書的,表面上看一個整體的書架,其實是分了區域的,比如藝術類的占一個空間,經濟的占一個空間,都是有條理的。而書架就相當于人的大腦,你也需要把所學到的知識歸類整理。

如果你想在某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就相當于是在書架的某一個區域不斷去豐富內容,不斷地在那里添加新的知識,這樣你在這個領域就會變得越來越專業了。

使用“書架”來歸類和整理知識有兩個好處。

第一是有利于存取方便。有“書架”之后,當你學習到新知識,你就知道這些知識應該放到書架的哪一個位置;同時當你需要調取相應內容時,你也知道他們存在哪里?

福爾摩斯就非常善于利用“書架”來歸類知識,有一次華生問他,“你并不是一個博學的人,但為什么卻能夠無所不通、料事如神呢?福爾摩斯順手打開面前的酒柜說:“我的酒并不多,但什么酒放在什么地方我一清二楚,我可以隨時拿到我需要的酒。而很多人的酒柜很大,卻雜亂無章……”

第二是有利于長期記憶。知識儲備在“書架”中,除了存取方便,還有助于和其他已存在的知識產生關聯,融入到整個知識系統中,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我們稱為讓知識具有粘性,這樣能保證新學到的內容不容易忘記。

因為大腦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記憶模式,分別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短期記憶每個人都有經驗,就像我們參加歷史、地理的考試,考完馬上忘光光;長時記憶是指當一個新的信息進入大腦時,與之相關的知識就會被調動和聯系起來,這種聯系越多,說明帶動的神經元越多,粘性越強,也就越不容易忘記。

4

好,我們總結一下。在信息層面,知識只是無序和分散的知識點,所以知識需要通過“書架”歸類和整理,這樣有利于存取方便和長期記憶。

下期我們繼續聊《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懂得運用“書架原理”,這只是信息處理的第一步,那后面還應該怎么做呢?下期與你分享!

這期我們的討論是:除了本文提到的“書架原理”,對于知識點的整理你有什么妙招嗎?

tips:

文中提到的《道德經》中的“道德”并不是倫理道德的那個“道德”,而是兩個不同意思的字。道是萬物的本原;德是萬物的本性。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道是德的內在實質,德是道的外在顯現;道是無形的,德是具體的。

我們每期會引發一個話題,邀請你來參與討論,識別下方的群二維碼,加入交流群,發表你的看法,我們會選取有趣、有料的觀點在下一期與大家進行分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2,814評論 25 708
  • 這幾天覺得像被命運撞懵了,前幾天因為投簡歷的碰壁,讓我清楚地看到了人生的障礙和瓶頸,那種絕望和掙扎,好像從來沒經歷...
    yy日常閱讀 321評論 0 0
  • 插花是一項簡單易學的藝術創作。既可以打發時間,又可以愉悅身心,還能帶給別人美的享受。近期做了黃百合的插花,把步驟發...
    映雪_閱讀 414評論 0 2
  • 讓一個人愛上你是一個技術活,是一個系統工程。 愛是心理的感覺,所謂真愛是發自內心的感覺,是印在心里的痕跡,要想達到...
    蔚成閱讀 267評論 0 0
  • 1.排版的重要性 (1)提升閱讀體驗 (2)給用戶內容精良的心理暗示 (3)提高文章讀完率 (4)輔助塑造品牌 2...
    別樣的人生閱讀 540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