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機”與“死機”
? ? ? ? ? ? ? ? ? ? ? ?——淺評電影《推拿》
?婁燁在《推拿》里的講述,不同于《頤和園》的文藝,它的全篇都是給人一種壓抑的基調,《推拿》所展現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愛情、對美好的追求和對欲望的思考。
?《推拿》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拿到攝影銀熊獎的殊榮,那么,在拍攝方面,《推拿》自然是有其可取之處的。整個片子大多數鏡頭都是在搖晃的,或者是以朦朧的鏡頭來展現。影片的開頭,是講述的小馬的故事,在小馬知道自己失明的時候,鏡頭開始以朦朧的感覺在晃動,給人一種不安,天翻地覆的感覺。鏡頭的變化最明顯的一處是小馬為了小蠻而被打,鏡頭是以小馬的主觀視角在刻畫的,小馬在街上跑的時候,搖鏡頭伴隨著跟鏡頭,黑暗伴隨著光明,朦朧伴隨著逐漸的清晰,深刻的體現了人物當時的心理變化,他有孤獨和迷茫,有和社會的格格不入,也有看到光明的喜悅,而小馬的血,似乎是死機,卻在壓抑的氛圍中迎來生機。
?《推拿》曾獲金馬獎七次提名,那么,除了拍攝方面,畫外音亦是不可不提精華之處,開頭和中間以及結尾,時不時所浮現出的旁白,婁燁曾說過,《推拿》不僅是拍給正常人看的,而旁白,正如一種盲人文字,這是講述給盲人聽的。影片里面伴隨的音樂總是凄涼,又有些無奈的,沙復明,這個名字,都是有點極具諷刺性的,他對美有著近乎炙熱的追求,他對生活也有著向往,而在他終于決定放棄欲望,已一首詩作為告別時,音樂就開始浮現,深重間透著無可奈何,也有一絲飄零之感,沙復明,至始至終,都不曾迎來過生機。音樂最長的一處是小馬眼睛可以看見的那一處,依舊是貫徹影片大多數地方的音樂,然而這一次,卻有命運的不可揣測性,更有一種命運的奇妙性,正如旁白里說的,盲人和正常人都一樣,是有點迷信的,他們都有一點信命,因為命運都是他們看不見的。
?除此之外,《推拿》的光影,也是值得深究的一處,整個片子的格調都是偏黑暗的,片子里有幾處是不斷的刻畫影子的,沙復明在追求美失敗后,被拒絕后,他的影子就拍攝得特別清楚,與其說影子是他的,倒不如說他就是影子,因為他所追求的東西同樣是虛無縹緲的,而他的心境,也同樣是黑暗,不曾得到光明。在影片里除了暗光,也不乏明光,在王醫生身為一個盲人,卻要替正常人的弟弟還債,他將
刀劃在自己身上,笑的近乎猙獰的時候,籠罩給他的光開始有些明亮,正如他拍著自己的臉,說著盲人也是有尊嚴的一樣,那個時候,他看似是死機,卻也是獲得了生機,討債的人走了,在小馬可以看到人的時候,他視線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強烈的明光,影片里沒有從任何人的口中說出,小馬可以看得見了,卻以明光告訴了觀眾,小馬獲得了新生。
?整個影片都是充斥著壓抑的氛圍,蘊含著生機和死機,也透著無盡對欲望的反思,刻畫出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特殊存在群體,然而,這也正是影片的成功之處,引發出更多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對一個被命運反復推拿的人生的希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