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禮者,敬人也。”由此可見,“禮”就是以尊敬自己、尊敬他人,來具體協(xié)調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禮”,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皟x”,指的是“禮”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即具有可操作性質的、“禮”的規(guī)范化做法。
“禮儀”是律己、敬人的規(guī)范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禮儀,禮是內在思想,儀是外在形式。外在形式只有服務于內在思想才有生機,內在思想只有通過外在形式才能展現(xiàn)出來。
《左傳》:禮者,理也。
意思是說:禮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來的規(guī)范。
《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
意思是說:禮的主旨,是促進人的身心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最終達到全社會的和諧。
《禮記》:禮,時為大。
意思是說:禮儀的規(guī)范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禮的形式也隨著調整。
《禮記》:以禮節(jié)之。
意思是說:須用“禮”來具體約束人際交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所謂“約之以禮”。
《孟子》:“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是說:君子與常人的不同,就在于心里存著什么,君子把仁和禮存放在心里,仁者會愛人,有禮者會敬人,你關愛別人,別人就關愛你,你敬重別人,別人也就敬重你。(禮儀的根本原則)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說:質樸勝過文采,就顯得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顯得虛浮。文采和質樸兼?zhèn)?,然后才能成為君子。(禮儀的適度原則)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