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踏入教育行業(yè)已經(jīng)數(shù)年,越來越多的工作經(jīng)歷,越來越多的見聞,讓我深深地覺得——好的教育,不是學生的一張成績單;好的教育,不是老師的一個“名師”頭銜;好的教育,不是將來能為社會生產(chǎn)出多少精英……
每個真正熱愛教育的人都會思考教育的意義,探求教育的價值,尋找教育的真諦,然而教育的價值往往于無聲處體現(xiàn)……
1.
一進門,小凱媽便打開了音響,動聽的曲子緩緩流出。
“你竟然還會聽這種曲子啊?”以我對小凱媽的了解,這絕不是她喜歡的音樂風格。
“是呀,我們小凱從小就喜歡聽這首曲子。做作業(yè)的時候聽,無聊的時候聽,難過的時候聽,開心的時候也聽。時間久了,我也跟著他一起聽。”
“沒看出來,都畢業(yè)這么多年了,這小子竟然還在聽這個曲子。”
“這還不是受你的影響么,小凱小時候學的東西早忘光了,唯有聽古典音樂的習慣卻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小凱媽回過頭來看了我一眼,接著說:“你常說小孩子記性差,記不住你,不過,有些東西啊,還真不會忘記。”
幾年前,我只是因為自己小小的喜好,經(jīng)常在空暇時間給孩子們放各種古典音樂,卻不知,這份愛好有一天也會填滿一個小小少年的生活。
2.
軒軒跟著媽媽走到門口,回頭沖我露出一個甜甜的笑臉。他艱難地踮起腳尖,抓住門把手,輕輕地往外退,門被重新合上了,近乎無聲地……
幾天后,我收到軒軒媽媽發(fā)來的短信:“老師,軒軒在新的班級里適應得很好,很受歡迎。真的非常謝謝你!”
“真為軒軒感到高興,不用謝我!”
“不,Nico老師,真的謝謝您!軒軒現(xiàn)在見到人總會笑瞇瞇地打招呼,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前總會把小鞋子擺得整整齊齊,關門的時候,都會拉著把手輕輕地帶上……軒軒說,因為Nico也是這樣做的。”
“也許軒軒還不夠出色,可是我很感謝您,讓軒軒變成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的是第一次見面,那個粗魯調皮的“小霸王”,沒想到,如今也有踮著腳尖,拉著把手輕輕把門合上的可愛模樣……
3.
在一群孩子里,我一眼就看到了小藝,這個孩子在一群滿地打滾,吵吵鬧鬧的孩子中間,盤著腿,身子坐得筆挺,輕輕地抿著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漂亮的小眼睛認真地看著臺上的小提琴老師——她在示意老師,她已經(jīng)準備好上課了。
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陽光撒在小藝的身上,她的表情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著,不時回過頭來沖我和她媽媽露出一個淺淺的笑,然后又專注地看向提琴老師。
這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不止是因為她會彈琴,畫畫,跳舞,背詩,而是,她的身上總是有一種從容的,讓人舒服的氣質,既有孩子的童心,遇到問題卻又淡定從容,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在她的身上是另一個女人的影子——小藝的媽媽,一位有才情,有氣質,又果敢的單身母親……
小藝媽媽說:“人家都說這孩子長得像她爸,笑起來更是一點都不像我,可她就要跟著我,我又沒有條件好好培養(yǎng)她,全得靠她自己。”
我說:“這孩子哪哪兒都像你,你已經(jīng)把最好的東西都教給了她。”
小藝媽媽一臉詫異地看著我,“我真的什么都沒教過她。”我笑著說道:“有些東西,你教的時候是不用聲音的。她會的,就是你不用聲音教的那部分。”
“也許無聲處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吧!”小藝媽媽笑著看著我,笑容里是瞬間了然的聰慧。
4.
無聲的教育多么重要?我不由得想起中學時的政治課老師。貧窮的鄉(xiāng)村里,一個貧窮的青年,一身的抱負無處施展,所以他把所有的理想,所有的青春都傾注在三尺講臺上。
課堂上的他常常慷慨陳詞,帶著我們念《少年中國》,告訴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后的他,常常捧著各種書籍報刊仔細研讀。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通過他我開始接觸到《環(huán)球時報》,《參考消息》,《半月談》等等報刊雜志,他把大部分的錢都用來買書,又把大部分的書都給我看,我開始跟他學寫雜談,寫論文。
那時候,常有男孩子跑過來跟我說:“你一個女孩子怎么總喜歡看這種東西,有什么意思?!”
是啊,有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喜歡。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還依然保留著看這幾份期刊雜志的習慣。在我當初選專業(yè)時,工作后面臨著各種選擇時,學著為人處世時,我突然很感謝這個多年來一直保留著的習慣——我的世界觀,價值觀,我的思維方式,我的人生理想……到處都可以看到這個習慣的影子——它在無形中塑造著我,改變著我,豐富著我——對我來說還,這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很多年前的鄉(xiāng)間小村子里,一個小女孩拿著一疊報紙,高談闊論,單純而又傻氣;很多年后的今天,在這個熙熙攘攘,物欲橫流的大城市里,我仍然保持著一份固守內心的勇氣,一份看待繁蕪世界的清醒,內心的豐富是二十多年來在無聲處積累起的財富!
今天,我們都在探尋著教育的價值,給孩子各種教育——學校課程,才藝的,外語的,體育的,恨不得把所有孩子們學過的東西都拿出來檢驗檢驗,評個分高分低,就知道價值幾何——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往往是無聲的。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我們在無聲處的一言一行,或許會讓孩子愛上一首音樂,或許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學會有禮有節(jié),形成一份獨立的人格——無聲的教育在無形間教會孩子們真、善、美,塑造著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抱負,愛好理想……這些,都是不可預期的,而正是這種不可預期性,才讓教育顯得更有魅力。
無聲的教育,它需要我們學會等待,學會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觀察。所以,你在無聲處播下的種子,只要用心耕耘,耐心等待,終有一天會盛開在孩子身上。
教育是什么?是一縷清風,看似無痕,卻吹皺一池的春水;是一場細雨,默默無聲,卻催發(fā)滿地的嫩芽;是一棵大樹,無聲佇立,卻灑下一片綠蔭……
教育,無需刻意的絢爛奪目,它無聲,無痕,卻帶來了一路繁花,所以,無聲處的教育,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