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家常做法,香而不膩,一學就會!

東坡肉,江南地區傳統漢族名菜,屬浙菜系,同時也屬川菜系。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加入配料燜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香而不膩

追本窮源,蘇軾的東坡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相傳,東坡肉為北宋詞人蘇軾所創。蘇軾任徐州知州期間,黃河決堤,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

東坡肉方方正正的一塊,肥肉在充分的煎煮之后油脂滲出,入口即化,肥而不膩。瘦肉則燉煮得軟爛入味,與肥肉合在一起吃尤其美味。美妙的口感順著濃郁的醬汁在嘴里滴溜,滿口的肉香和幸福感。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吃上這么滿滿一口肉,撫慰一天焦躁的心情。

?『東坡肉』

用料

五花肉800g

料酒2勺

冰糖90g

生抽4勺

老抽2勺

花雕酒100ml

1、五花肉洗凈冷水下鍋,加入2勺料酒,煮4~5分鐘,撇去浮沫后撈出。

2、將五花肉改刀成5cm左右的方塊。

3、五花肉塊下鍋,中小火煎出多余油脂,除肉皮和底部外,肉的四面分別煎至上色,夾出備用。

4、煎好的五花肉塊用棉線綁成十字。

*綁棉線是為了防止肉在燉煮的過程中散開。

5、鍋中放入90g冰糖和80g清水,用中小火熬成棕色的冰糖汁,熬好之后再加入50g開水稀釋備用。

*加開水的時候要少量多次的慢慢加,防止被產生的蒸汽燙傷。

6、鍋底鋪上一層小蔥段和姜片,將五花肉塊皮朝下,碼在鍋里,加入4勺生抽、2勺老抽、4勺冰糖水和100ml花雕酒,倒入沒過肉塊的溫水。

7、蓋上蓋子中大火燉30分鐘,翻動肉塊將肉皮朝上,轉小火繼續燉煮45分鐘左右,直到筷子可以輕松插入肉中,開大火收汁,關火,完成。

*因為用的鍋具和灶的功率不同,燉煮時間只是一個參考,以肉的狀態為準。

以上就是為大家分享的東坡肉做法,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如果你有更好的做法想要分享,歡迎評論留言,一起相互學習,交流下廚心得!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