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筷子,古稱《箸》,它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獨特餐具,筷子文化淵源流長,看似平淡無奇的筷子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筷箸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喻示團結、和諧和文明以及合作進取的意義。西方有學者贊揚筷箸是吉老的東方文明代表,是華夏民族聰明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是筷箸的發源地,用箸進餐歷史悠久。古籍載:「紂始為象箸」,說的是紂王乃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而他并非是中國用箸第一人,箸的誕生應早於殷商若干年。紂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國公元前1144年前後,也就是說我國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現了精制的象牙箸。
習俗及禁忌
中國人歷來有討口采的習俗,筷子就有快生貴子,快快樂樂,五子登科,等等好意頭。十雙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中國人在飲食方式上是聚食制,聚食制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系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一雙在手,運用自如,既簡單經濟,又很方便。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嘆為觀止,稱贊這是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上,東方各國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國。中國人的祖先發明筷子,確實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上海民間民俗藏筷館館長藍翔:筷子筷子,快生貴子,這是我們清代末年,非常流傳的,那么筷子是成雙成對的,結婚時作為定情之物,兩根筷子在一起,白頭到老,永不分離。另外,在我們江南鬧新房的時候,會把筷子從窗戶扔進去,一把筷子落在地上,嘩一聲響,大家就都會說"筷子筷子,快生貴子"有著這種說法。
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用筷有許多忌諱,比如: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敲打碗,或者盆。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人以為這種禮儀規范是跟乞討的忌諱有關的。就是說,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平常生活中如果將筷子豎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諱。因為只有祭品的碗盆上面才豎插筷子。筷子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種工藝禮品,有的在上面鑲金鑲銀,有的在上面雕龍畫鳳。筷子等于人類兩根手指的延伸,它又有著力學的原理。
一、長短不一。桌上的筷子要擺放整齊,若交錯不齊,則寓含三長兩短,是詛咒人快死之意。
二、定海神針。單根筷子插進碗中挑(tiǎo)菜,是侮辱主人做的菜肴不對口味、不好吃。
三、敲盞擊鐘。用筷子敲打碗邊發出聲響,暗示要飯(花子),是對主人慢待的譏諷。
四、落地驚神。筷子掉落地上,要馬上拾起并表示歉意,否則暗示不滿情緒。
五、當面上香。在盛好飯的碗里豎插兩根筷子,是供奉靈位的舉動,暗含詛咒之意。
六、品箸留聲。吃飯時用嘴唆舔筷子頭并發出聲響,是貪吃嘴饞的下作表現。
七、執箸巡城。手舉筷子反復尋找愛吃的菜品,旁若無人,顯出缺乏教養的粗俗。
八、淚箸遺珠。伸手去夾距離很遠的湯菜,致使湯水滴落桌子或別人的衣服上,有如筷子流淚,非常難堪。
九、迷箸刨墳。手拿筷子在菜盤里上下翻找喜歡吃的東西,極不文雅。
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nietianya,每天分享許多文學知識,詩詞。謝謝大家,祝大家仰之彌高,鉆之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