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東西設計定位在包涵全球好物,商品個性化推薦,用戶分享真實體驗,以及自定義收藏列表,但是體驗過程中卻發現,使用起來并不是特別方便,以下是我體驗過程中的一些分析:
豆瓣東西體驗存在的缺陷:
1、信息展示層次不夠
2、邏輯關系不明,上下層包含關系混亂
3、頭重腳輕,功能布局混亂,操作不方便
一、信息展示層次不夠:
首頁發現東西,
? ?a、常駐內容如百元品質生活,每周人氣精選,季節變化選擇等,都屬于常駐內容,
? ?b、文藝男裝或者女裝,卻屬于豆列推薦系列是高頻更換內容
高頻更新內容與常駐內容等級,層次關系不夠明顯
并且,發現東西,主要以東西展示為主,像日常購物中,商品擺放整齊供用戶瀏覽,以商品內容為主,而首頁的物品展示中卻以圖片主導,以至于用戶進入首頁后看到的信息量不夠:
功能上除了展示圖片,還有對應喜歡,加入豆列和評論,但用戶需點擊進入詳情后才可以操作,功能性不強;
豆瓣東西定位是包涵商品豐富,商品個性化推薦,而產品中表現的卻沒有推薦之意,發現頁展示的是對應的商品信息,搜尋商品頁展示的是商品對應的分類信息,沒有將推薦列入主頁中,功能層級太深且功能不突出,不易被發現
豆瓣東西在app store里說明有這樣寫到:
而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并沒有看到相關幫助或者說明功能
二、邏輯關系不明,上下層包含關系混亂
其次,當用戶點擊進入百元品質生活和每周人氣精選后,再次出現品質生活內容,下方顯示日期更換,卻又提示向右滑可現實東西內容
首先:這里百元生活品質和生活品質內容應該是門和門里面內容的層級關系,而不是第一扇門和第二扇門以及一次排列的層級關系
其次,這里日期更換,采用的是左右點擊可切換內容的方式,而包含關系之間也采用的是左右滑動,易使用戶造成困擾;
三、頭重腳輕,功能布局混亂,操作不方便
如圖,若用戶未登錄或者是新用戶沒有對app進行過操作,則整個界面看起來空泛,除了tab切換功能在頁面底部,大部分操作可用功能都在導航欄部分,界面看起來頭重腳輕,操作不便,需要手指移到手機上半部分才可以進行操作;
在豆瓣東西中,用戶可以點擊購買東西,但是因為是第三方電商平臺,豆瓣中并沒有貨物的物流信息,用戶操作購買之后在app內查看不到對應購買信息,需要登錄到各自的購買平臺才能看到信息,用戶操作麻煩;
重設計前后的架構流程圖:
before
App重設計:
設計過程中:
1、首頁做了功能點規劃,將高頻更換的內容以banner的形式展現,將常駐內容部分橫鋪,以后增加部分也能采用滑動的方式查看內容,擴展性增強;
2、商品展示方式采用信息流排列,不再使用大范圍圖片主導,主要以內容展示為主,并不顯示喜歡和評論以及增加豆瓣的功能(這些功能都有數據顯示,但當用戶使用量不高時,數字無法刺激用戶點擊,使用戶點擊興趣變低)
3、在搜索東西頁加入推薦文章功能,在用戶沒有目的進行挑選的時候做出適當的推薦,在用戶有目的挑選的時候也可以做相關建議;
4、搜索東西頁,將豆列推薦提出放在分類欄目下面,增加用戶瀏覽興趣,同推薦文章功能類似,幫助用戶在進行挑選更快挑選到好的符合用戶心理的東西(這里可以根據用戶搜索的內容來進行推薦豆列顯示);
若用戶沒有明確目的尋找好物,可通過抽象分類和豆列推薦來進行興趣篩選,將豆列推薦放置在東西主界面,方便沒目的用戶篩選查看以幫助用戶獲得信息;
如果用戶有目的進行查找,點擊對應分類進入詳細分類時,用戶可以通過熱門商品得知推薦信息,引導用戶進行挑選!
5、將我的界面功能進行平均化,重新布局,避免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能使新用戶或未登錄用戶感覺到自然,人性化,在用戶需要查看對應信息時,才提示添加信息或者登錄注冊提示;
6、購買東西后,在我的界面顯示對應第三方平臺的通道入口,用戶能在不離開豆瓣app的情況下得知物流信息;
7、將首頁的二級頁,百元生活品質和每周推薦頁做了相關交互的變化,優化用戶體驗;
使用產品過程中,豆瓣發布東西的這個功能,我隨手搜索,很多人都在詢問如何發布東西,豆瓣上的幫助的發布流程是:
用App逛商品的時候:
1、當你在瀏覽任何有鏈接的商品時,需先收集保存下鏈接地址,同步復制到豆瓣東西的發布框里,點擊發布!
而事實上操作流程是:
除了豆瓣直接分享并沒做提示外,其它三個在分享時都會帶上鏈接以確認發布,當確認后則在對應App內獲取相應鏈接,返回到豆瓣App進行發布;
2、
這里也很奇怪,除非用戶在豆瓣發布東西能獲得一些東西,否則為什么需要在其他app內好的東西轉而分享到豆瓣東西呢
3、若用戶為做活動推廣的商家,將活動鏈接發布到豆瓣東西
但鑒于豆瓣東西一次只能分享一個商品,對于商家來說操作起來也很麻煩;
瀏覽器中,這里可能是指當我在瀏覽器中瀏覽到對應不錯的商品
同樣,這里也有以上的三種情況;
所以此功能非常困擾,這里我做了優化:
避免直接發布鏈接,用戶需要返回到對應商品再進行操作,并在對應商品分享時,提供可供復制的功能,簡化操作!
結語:重設計的過程可以有效的理解產品,理清邏輯關系,也希望前輩們發現問題和我交流,共同進步,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