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文市的作品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其中一些學術類的、心靈治愈類的、倫理類的等針對性強的工具類文作和書籍在市場上是十分的暢銷。
近些日子我在研讀北宋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鑒》,被宋神宗評價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一部不朽的中國史書巨作,對我觸動甚大。
而我們周圍生活中經常侃侃而談的有關文化底蘊的文作和話題是少之甚少,大多是一些工具類、治愈類形式的文作。比如:如何實現減肥三部曲、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如何實現營銷價值、怎樣過好當下、青春文獻等等。
由此引起了我對當今文市上一些文作的思索。為什么這類型的文作或書籍會如此暢銷?文市各路新作如此泛濫,我們到底該讀什么?怎么去讀呢?
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歸納,當然也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歸納了四點有關工具類文作的暢銷原因:
1、從文作書寫簡易難度來講,此類文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所涉及文獻領域面單一,寫作難度低,易理解(此類文作大部分屬于白話文,一般不涉及到文言文),可關聯的知識性少。
不像一本名著,提到一個人物可能要涉及到他的家族,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動蕩等,工具性文作只需在其所闡述的領域寫精、寫破,即可稱的上一部不錯的文作了;
2、從市場存在的價值性來講,此類文作針對性極強,有一定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實用性大。
當然這里不僅僅單指詞典一類型的,泛指一些有經驗性和技術性的文獻,它覆蓋各行各業,這類型的文作有很強的專業性,對讀者有很強的指引作用;還有一定的激發和鼓勵性,可謂“術業有專攻”。
3、從市場的保鮮性來講,此類文作保鮮時間長,儲藏度高;
對于含有技術性和經驗性的文作,首先加大了它之身的真實性,能及時的形成一種傳輸和接受的紐帶關系,此類文作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有它可存在的價值性。
4、從市場占用份額來講,工具類文作具有特有的時代性和獨特性;
此類文作能及時跟上時代步伐,抓住大眾心里需求來贏得自身的市場份額。如:現在市面上的養身書籍很是泛濫,因為在現如今人們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意識形態水平了,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去考慮這類性的需求。
就像在中國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談論的大多數還是溫飽問題。
所以此類文作在當今市場上是有一定的立足之地的,它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對于工具書這類文作,我們應該報有積極的態度,根據自身需求去有選擇地讀,不能盲目崇拜,趕時尚,跟時風。覺得什么時髦讀什么,一定要學會量身定做,才是最好。
那類型的文作是我們應該為之深入的去讀呢?我歸納了以下三類:
1、多讀一些有文化底蘊的、融貫古今的世界性史書文作,投入的讀,挖掘的讀、用心的讀;
如: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巨著史書:《周易》、《史記》、《孫子兵法》、《論語》等;外國歷史上有:勒費弗爾《拿破侖時代》、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等文學巨著,這類性歷史文作讀起來相對吃力,里面揉合的知識非常的之廣,時間跨度大。
它能講到一個世代以及幾個世代的政治、軍事、文化、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國家興衰的命運歷程。用站在世界性的高度來看待問題,能起到總覽總括的價值。所以,這類型文作我們應該努力去讀,去細讀,去研讀。
2、多讀一些名家名著;
名著,是文學的經典和精華的濃縮,涵蓋了一定的人文價值和歷史沉淀。作者以以小見大的文筆來體現時代的特點。
如作家:余秋雨、路遙、賈平凹、莫言等所寫的這些能緊貼時代步伐的文學作品,不僅僅能提升個人文學修養,還能開闊讀者視野和胸襟,是讀物中的精華薈萃。
3、多讀一些敏捷度高、含金量高的刊物;
每個領域都有它代表性的讀物刊物。刊物這一類的文作,都是經過精選的精華篇章,它的意義是帶領我們用最快的眼光去關注時代。如:《時代周刊》、《財經》、《特別關注》、《讀者》、《ELLE》等都是他們行業里領軍刊物。
當然還有一些不同行業的,如:建筑、設計、美食、數字信息、養生、育兒等都有其代表性的刊物,這類型刊物專業姓高,針對性強,是我們日常閱讀的不錯選擇。
說了如此之多,就是希望大家在閱讀的時候能有一定的選擇性,不要盲目,拒絕跟風。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所需去選擇、去讀。閱讀需要選擇,做人做事也一理,適當的時候應該歸歸類、分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