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東京大學高效記憶法》吉永賢一 著
第一章 提升記憶力的5大法則
法則1 選擇“簡單而有助于提升”的知識進行記憶
胡亂地死記硬背沒有意義
有些東西雖然很簡單,但記住了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如何找到“簡單而有助于提升”記憶力的部分
第1部分:簡單而無助于提升;
第2部分:簡單而有助于提升;
第3部分:困難而有助于提升;
第4部分:困難而無助于提升。
我們一定要形成這樣的習慣:一旦有什么東西想要記住,就一定先要去探索這種東西的哪一塊內容屬于我們所說的第2部分。
法則2 牢記反復出現而自己不易表達清楚的部分
出現的頻率隨著可能性的變化而變化
第1部分:“出現而無助于提升記憶力”的知識;第2部分:“出現而有助于提升記憶力”的知識;第3部分:“不出現而有助于提升記憶力”的知識;第4部分:“不出現而無助于提升記憶力”的知識。
記住反復出現的錯誤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要想有效地記住知識,就要依照提升記憶力法則,緊緊抓住屬于第2部分的知識,也就是那些出現的可能性大,而且現在開始準備的話還為時未晚的知識。
那么,怎樣才能找到這部分知識呢?
要找到這部分知識,在背誦強記之前就要先考慮一下,它們在今后出現的可能性有多高。
法則3 掌握直接與間接出現的知識
直接出現的知識是解讀間接出現的知識的提示
當需要間接出現的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老師(或工作中的上司、前輩)或者書本的力量。
周邊信息越多,越容易記住
請切記,周邊信息只是直接出現的知識的輔助,蜻蜓點水般地看過便可,“好像在什么地方聽說過”這種程度就足夠了,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記憶。
法則4 做“動手嘗試就馬上可以掌握的事情”
做已經會的事情或者太難的事情,純屬浪費時間
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不會的事情
所謂“不會的事情”,就是對于現在的你來說無法識別或處理的事情,或者是別人認為你無法識別或處理的事情。無論再怎么簡單的事情,自己不會的話就是不會的事情。
問題是,我們經常會逃避現實,把目光從不會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地方。一旦我們逃避了這些事情,本可能只是暫時不會的事情就很可能會變成永遠都不會的事情。
法則5 細化不會的東西,發(fā)現下一步的可行性
什么是吉永式的可行性模式
把自己不會的東西分割成很多小塊,而且每一塊要非常小。這樣一來,原以為自己不會的東西,突然間就感覺到有會的可能了
通過分割找到實現可能的下一步
第二章 高效記憶3步驟:聯想、重復、應用
了解記憶的基本步驟
記憶時最重要的三大法寶是:
1.聯想;
2.重復;
3.應用。
記憶前的準備:明確要記住的知識。
我們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那就是明確一下哪些部分這次需要記住,哪些部分暫時不需要記住。
如果要背的東西仍然很模糊的話,我們就很難記住它。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整理一下要記住的知識,判斷這里是要記住的或這里是不用記住的。這一步驟非常重要。判斷完畢之后,確定不背的部分就要堅決放棄。換言之,也就是確定要記住的知識是既簡單又可能出現而且是會的知識。我們要記住的就是這些能夠使自己的記憶力得到提升的部分。
聯想1 聯想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聯想已經知道的事情,會更容易挖掘出記憶片段
我們在開始記憶的時候,就一定要想好這個記憶要用什么來喚醒。這點非常重要。而做到這一點的辦法就是聯想。把要記住的東西和已經記住的,并且能馬上想起來的事情在思維上關聯起來,讓后者成為線索,這樣便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回想起要記住的某件事情來。
當我們說記不住的時候,往往并不是真的沒記住,而只是想不起來。
了解多種聯想方法是提高聯想能力的前提
所謂的不好背,說起來也不過就是找不到聯想的東西罷了。要擺脫這個困境,輕輕松松地記住知識,我們就要快速找到聯想對象。
出路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掌握聯想方法。
聯想2 印象聯想法
我們應該如何記住抽象的概念
我們首先要考慮“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舉例子時一定要盡可能簡單,這樣才能更容易理解實際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聯想3 體驗聯想法
和自身的體驗聯系起來,能夠加快記憶另一種方法是和自身的體驗聯系起來。
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考慮要記住的東西和自己什么樣的體驗相同,然后再把要記住的東西和那個體驗聯系起來。
能和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所有體驗聯系起來
聯想4 因果關系聯想法
把毫無關系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因果關系聯想,也就是把原因和結果聯系起來提升記憶力的方式。
既然我們要把因和果關聯起來,那么在背誦各組知識的時候,也就很有必要順便想象一下原因和結果。
請切記,周邊信息只是直接出現的知識的輔助,蜻蜓點水般地看過便可,“好像在什么地方聽說過”這種程度就足夠了,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記憶。
法則4 做“動手嘗試就馬上可以掌握的事情”
>做已經會的事情或者太難的事情,純屬浪費時間
>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不會的事情
>>所謂“不會的事情”,就是對于現在的你來說無法識別或處理的事情,或者是別人認為你無法識別或處理的事情。無論再怎么簡單的事情,自己不會的話就是不會的事情。
問題是,我們經常會逃避現實,把目光從不會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地方。一旦我們逃避了這些事情,本可能只是暫時不會的事情就很可能會變成永遠都不會的事情。
法則5 細化不會的東西,發(fā)現下一步的可行性
>什么是吉永式的可行性模式
>>把自己不會的東西分割成很多小塊,而且每一塊要非常小。這樣一來,原以為自己不會的東西,突然間就感覺到有會的可能了
>通過分割找到實現可能的下一步
####第二章 高效記憶3步驟:聯想、重復、應用
>了解記憶的基本步驟
>>記憶時最重要的三大法寶是:
1.聯想;
2.重復;
3.應用。
>記憶前的準備:明確要記住的知識。
>>我們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那就是明確一下哪些部分這次需要記住,哪些部分暫時不需要記住。
>如果要背的東西仍然很模糊的話,我們就很難記住它。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整理一下要記住的知識,判斷這里是要記住的或這里是不用記住的。這一步驟非常重要。判斷完畢之后,確定不背的部分就要堅決放棄。換言之,也就是確定要記住的知識是既簡單又可能出現而且是會的知識。我們要記住的就是這些能夠使自己的記憶力得到提升的部分。
聯想1 聯想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聯想已經知道的事情,會更容易挖掘出記憶片段
>>我們在開始記憶的時候,就一定要想好這個記憶要用什么來喚醒。這點非常重要。而做到這一點的辦法就是聯想。把要記住的東西和已經記住的,并且能馬上想起來的事情在思維上關聯起來,讓后者成為線索,這樣便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回想起要記住的某件事情來。
當我們說記不住的時候,往往并不是真的沒記住,而只是想不起來。
>了解多種聯想方法是提高聯想能力的前提
>>所謂的不好背,說起來也不過就是找不到聯想的東西罷了。要擺脫這個困境,輕輕松松地記住知識,我們就要快速找到聯想對象。
出路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掌握聯想方法。
聯想2 印象聯想法
>我們應該如何記住抽象的概念
>>我們首先要考慮“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舉例子時一定要盡可能簡單,這樣才能更容易理解實際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聯想3 體驗聯想法
>和自身的體驗聯系起來,能夠加快記憶另一種方法是和自身的體驗聯系起來。
>>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考慮要記住的東西和自己什么樣的體驗相同,然后再把要記住的東西和那個體驗聯系起來。
>能和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所有體驗聯系起來
聯想4 因果關系聯想法
>把毫無關系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因果關系聯想,也就是把原因和結果聯系起來提升記憶力的方式。
>>既然我們要把因和果關聯起來,那么在背誦各組知識的時候,也就很有必要順便想象一下原因和結果。
我們有必要把不得不記住的知識從機械性的分類轉換成自然的分類。
聯想5 相似聯想法
對自己而言,相似的東西是最重要的
想記住什么東西的時候,找到與其相似的東西進行聯想的話,會更容易記住。要不斷地和聯想到的東西聯系起來背。
要把別人的聯想改成自己的
尋找相似的東西時,一定要自己動腦筋去聯想才可以。
聯想6 時間聯想推移法
追溯往昔可以回憶起很多
這種把時間順序應用到事件整理中去的方法,就是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所提倡的“超級整理法”。這種方法不是按照意義,而是用時間順序進行排列。
我們并不需要把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全部記錄在日記中,僅僅在日程安排手冊里簡單地寫一下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就會有相當的效果。這就是強化記憶力的關鍵。因為,這種訓練能讓我們從有機聯系在一起的事件中抽取出印象最為強烈的關鍵詞。
把當天記住的事情寫在學習日記里
建議大家寫學習日記,而不是普通的日記。這個方法的要點是記錄當天記憶的事情的關鍵詞和日期
復習的時候,使用白紙復原的方法
寫學習日記的時候,首先不能看任何東西。我把這種方法叫作“白紙復原”。具體做法是,寫出兩三個關鍵詞,把想起來的參考書或者練習冊的頁碼、分數也一同記錄下來。
進行白紙復原時,如果有想不起來的東西,我們就可以翻開課時表或者日程安排表看一看。這樣應該能夠自然而然地想起當天學過的課程或者學習的內容,然后再把記起來的那些課程或內容寫入日記中。
如果看了課時表或者日程安排表也還是想不起來的話,那就看一看筆記本或者記事本吧。做到這一步應該可以想起來了。
要把數學公式與其實際運用的順序聯系起來
所謂的順序是指事物的流程,類似于“這樣做,接著這樣做,然后這樣做就可以了”的流程。
聯想已經知道的事情,會更容易挖掘出記憶片段
>>我們在開始記憶的時候,就一定要想好這個記憶要用什么來喚醒。這點非常重要。而做到這一點的辦法就是聯想。把要記住的東西和已經記住的,并且能馬上想起來的事情在思維上關聯起來,讓后者成為線索,這樣便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回想起要記住的某件事情來。
當我們說記不住的時候,往往并不是真的沒記住,而只是想不起來。
>了解多種聯想方法是提高聯想能力的前提
>>所謂的不好背,說起來也不過就是找不到聯想的東西罷了。要擺脫這個困境,輕輕松松地記住知識,我們就要快速找到聯想對象。
出路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掌握聯想方法。
聯想2 印象聯想法
>我們應該如何記住抽象的概念
>>我們首先要考慮“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舉例子時一定要盡可能簡單,這樣才能更容易理解實際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聯想3 體驗聯想法
>和自身的體驗聯系起來,能夠加快記憶另一種方法是和自身的體驗聯系起來。
>>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考慮要記住的東西和自己什么樣的體驗相同,然后再把要記住的東西和那個體驗聯系起來。
>能和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所有體驗聯系起來
聯想4 因果關系聯想法
>把毫無關系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因果關系聯想,也就是把原因和結果聯系起來提升記憶力的方式。
>>既然我們要把因和果關聯起來,那么在背誦各組知識的時候,也就很有必要順便想象一下原因和結果。
我們有必要把不得不記住的知識從機械性的分類轉換成自然的分類。
聯想5 相似聯想法
>對自己而言,相似的東西是最重要的
>>想記住什么東西的時候,找到與其相似的東西進行聯想的話,會更容易記住。要不斷地和聯想到的東西聯系起來背。
>要把別人的聯想改成自己的
>>尋找相似的東西時,一定要自己動腦筋去聯想才可以。
聯想6 時間聯想推移法
>追溯往昔可以回憶起很多
>>這種把時間順序應用到事件整理中去的方法,就是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所提倡的“超級整理法”。這種方法不是按照意義,而是用時間順序進行排列。
我們并不需要把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全部記錄在日記中,僅僅在日程安排手冊里簡單地寫一下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就會有相當的效果。這就是強化記憶力的關鍵。因為,這種訓練能讓我們從有機聯系在一起的事件中抽取出印象最為強烈的關鍵詞。
>把當天記住的事情寫在學習日記里
>>建議大家寫學習日記,而不是普通的日記。這個方法的要點是記錄當天記憶的事情的關鍵詞和日期
>復習的時候,使用白紙復原的方法
>>寫學習日記的時候,首先不能看任何東西。我把這種方法叫作“白紙復原”。具體做法是,寫出兩三個關鍵詞,把想起來的參考書或者練習冊的頁碼、分數也一同記錄下來。
進行白紙復原時,如果有想不起來的東西,我們就可以翻開課時表或者日程安排表看一看。這樣應該能夠自然而然地想起當天學過的課程或者學習的內容,然后再把記起來的那些課程或內容寫入日記中。
如果看了課時表或者日程安排表也還是想不起來的話,那就看一看筆記本或者記事本吧。做到這一步應該可以想起來了。
>要把數學公式與其實際運用的順序聯系起來
>>所謂的順序是指事物的流程,類似于“這樣做,接著這樣做,然后這樣做就可以了”的流程。
對于有準備或者有順序的事物,我們要事先整理好順序。把事物依照這個順序聯系起來的話,實際生活中要使用該事物時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想起來。
聯想7 和場所聯系起來
周圍的信息有助于挖掘出記憶信息
掌握新的信息時,我們一定是在某個場所習得的。和那個場所聯系起來能讓記住的知識變成更加深刻的記憶。因此,在學習的同時,也請留意周圍的信息。
把周圍的風景和要背的內容聯系起來
我們還可以把在當場看到的東西和正要記憶的事情聯系起來。
大家也許會覺得,正要去背什么東西或者理解什么事情時觀察周圍的情況,那豈不是分散精力嗎?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和周圍的信息聯系起來,確實能夠有效提升記憶力。
聯想8 和意義或使命感聯系起來
在想為什么要記住的那一瞬間,就變得難以記住了所謂和意義或使命感聯系起來是指讓自己認為記住這個東西對自己或者對社會有很多的好處。
人類的記憶中有一種想要把不好的經歷忘掉的機制。因此,在記憶過程中,如果把“不知道是為了什么或者是沒有意義”之類的負面感情摻雜進來的話,我們就很難記住這些信息。
正因為如此,具有為了什么而去記住的強烈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具有意義或承擔使命的事情,更容易被輕松愉快地記住。
不論做什么事情,知道它的意義或承載的使命就會覺得這事比較有趣。
聯想9 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
“博”字的右上角到底有沒有一點呢
看上去凌亂的知識,只要識破它的規(guī)則,把它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就會容易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首先記住規(guī)則,再把各個知識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
第二種是,把分散的知識背誦到一定程度以后,掌握其規(guī)則或者是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則。這樣,分散的知識就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了,我們就可以將它們一口氣背下來。
對于更加復雜的東西,我們要在補充聯想方法上下工夫
聯想10 聯想方法越多,記憶就越牢固
記憶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取決于聯想的多少
聯想還有很多種方法:
和漢字聯系起來。
和提問聯系起來。
和目的、用途、使用方法聯系起來。
和利益聯系起來。
和詞源、解字聯系起來。
和因果聯系起來
聯想方法越多,記憶就越牢固。
記憶的牢固性取決于聯想的多少。聯想方法越多,記憶的契機就越多,知識就越容易被想起。而聯想的過程就會變成復習,能夠讓記憶更加持久。
重復1 重復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臨時抱佛腳,一夜忘光光
重復就是復習。復習非常重要。復習能夠確保記住知識,也能夠讓記憶持續(xù)更長時間。
簡單地說,記憶的長短與記憶時所用時間的長短成正比。也就是說,花費了幾年時間學習的知識可以記得很久;而在短時間內突擊背下來的知識卻容易很快就從記憶中消失。
通過復習,可以強化聯想
一方面,通過反復的實踐,可以在潛意識中給自己傳達一個信號——“這件事情很重要”。比如說,僅僅是漫不經心地翻一翻英語單詞本,反復進行這個簡單的實踐,也可以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形成“這是重要事情”的認識。
另一方面,借助復習可以增加聯想。邊復習邊強化是至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有效的聯想方法。通過復習,我們還可以發(fā)現還沒有嘗試過的聯想方式,從而增加新的聯想方法。
不復習,就記不住新知識
記住新知識需要此前學過的知識作為鋪墊。有前面知識的積累才能夠更好地聯想,更輕松地記住新知識。
只有復習老知識,我們才能夠繼續(xù)學習新知識。請好好地復習學過的知識,直到爛熟于心。
重復2 復習的最佳時機
在記憶清晰的時候不需要復習
記憶開始變得模糊時,復習的時機就到了
按照強度的不同,復習的時機可分為以下幾種
強度1:
把周圍的風景和要背的內容聯系起來
>>我們還可以把在當場看到的東西和正要記憶的事情聯系起來。
大家也許會覺得,正要去背什么東西或者理解什么事情時觀察周圍的情況,那豈不是分散精力嗎?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和周圍的信息聯系起來,確實能夠有效提升記憶力。
聯想8 和意義或使命感聯系起來
>在想為什么要記住的那一瞬間,就變得難以記住了所謂和意義或使命感聯系起來是指讓自己認為記住這個東西對自己或者對社會有很多的好處。
>>人類的記憶中有一種想要把不好的經歷忘掉的機制。因此,在記憶過程中,如果把“不知道是為了什么或者是沒有意義”之類的負面感情摻雜進來的話,我們就很難記住這些信息。
正因為如此,具有為了什么而去記住的強烈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具有意義或承擔使命的事情,更容易被輕松愉快地記住。
>>不論做什么事情,知道它的意義或承載的使命就會覺得這事比較有趣。
聯想9 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
>“博”字的右上角到底有沒有一點呢
>>看上去凌亂的知識,只要識破它的規(guī)則,把它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就會容易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首先記住規(guī)則,再把各個知識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
第二種是,把分散的知識背誦到一定程度以后,掌握其規(guī)則或者是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則。這樣,分散的知識就和規(guī)則聯系起來了,我們就可以將它們一口氣背下來。
>對于更加復雜的東西,我們要在補充聯想方法上下工夫
聯想10 聯想方法越多,記憶就越牢固
>記憶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取決于聯想的多少
>>聯想還有很多種方法:
和漢字聯系起來。
和提問聯系起來。
和目的、用途、使用方法聯系起來。
和利益聯系起來。
和詞源、解字聯系起來。
和因果聯系起來
聯想方法越多,記憶就越牢固。
記憶的牢固性取決于聯想的多少。聯想方法越多,記憶的契機就越多,知識就越容易被想起。而聯想的過程就會變成復習,能夠讓記憶更加持久。
重復1 重復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臨時抱佛腳,一夜忘光光
>>重復就是復習。復習非常重要。復習能夠確保記住知識,也能夠讓記憶持續(xù)更長時間。
簡單地說,記憶的長短與記憶時所用時間的長短成正比。也就是說,花費了幾年時間學習的知識可以記得很久;而在短時間內突擊背下來的知識卻容易很快就從記憶中消失。
>通過復習,可以強化聯想
>>一方面,通過反復的實踐,可以在潛意識中給自己傳達一個信號——“這件事情很重要”。比如說,僅僅是漫不經心地翻一翻英語單詞本,反復進行這個簡單的實踐,也可以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形成“這是重要事情”的認識。
另一方面,借助復習可以增加聯想。邊復習邊強化是至今為止發(fā)現的最有效的聯想方法。通過復習,我們還可以發(fā)現還沒有嘗試過的聯想方式,從而增加新的聯想方法。
>不復習,就記不住新知識
>>記住新知識需要此前學過的知識作為鋪墊。有前面知識的積累才能夠更好地聯想,更輕松地記住新知識。
只有復習老知識,我們才能夠繼續(xù)學習新知識。請好好地復習學過的知識,直到爛熟于心。
重復2 復習的最佳時機
>在記憶清晰的時候不需要復習
>記憶開始變得模糊時,復習的時機就到了
>>按照強度的不同,復習的時機可分為以下幾種
強度1:
復習還為時過早。在忘記之前進行復習沒有太大的效果。
強度2:
復習的最佳時機。效果良好。
強度3:
復習的間隔稍微有些長。復習的效果勉強。
強度4:
復習的間隔太長,已經忘記了。每次復習都要從頭開復習的最佳時機當然是強度2。
重復3 記憶后馬上進行第一次復習
過一周就會忘記七成
馬上復習的時機在10分鐘~1個小時后
事實上,人類的記憶力在接收到一組信息后,稍過一會兒才會提升。這是因為,人類會在大腦內自動進行信息整理。
第一次復習在記憶力上升后馬上進行是最有效果的。具體來說就是在10分鐘~1個小時之后。
記憶后馬上進行復習所采用的方法是白紙復原法。也就是說,不參考任何東西,把記住的東西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通過白紙復原,我們可以找到自己完全想不起來的地方,然后馬上確認,重新聯想。
重復4 根據遺忘的倒S曲線確定復習時機
什么是根據遺忘的倒S曲線確定的復習時機
第二次復習時機是在記憶率下降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時候。記憶下降率到百分之六七十一般是在記憶后約一天時間。也就是說,第二次復習的時機是在記憶的次日。
那樣記憶會再次提升,然后再開始下降。下降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時候再進行復習。這一次,大概會在最初記憶后的三天后。
再降到百分之六七十時進行第四次的復習。
就這樣反反復復地進行復習。
從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復習的時機一般如下所示:
馬上→一天后→三天后→一周后→兩周后→一個月后→三個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
重復5 每次復習都要加大強度
快速、正確、無意識地回想
延長精力集中的時間來增加強度
這種方法的關鍵就在于允許自己中途停下來。
每一次的小突破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積累起來,你就會發(fā)現自己的極限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了。
在復習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提升強度,那樣才能發(fā)揮出復習的效果。
重復6 寫出復習時間
把要記住的東西寫在筆記本上進行管理
請大家在記住的知識上附上日期。日期包括記住的日期和復習的日期。
我們還可以把預定復習的日期寫上去。剛開始的時候也許還掌握不了自身的記憶遺忘傾向。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據前面介紹的一般性復習時機寫入日期即可。在一天之后的復習結束時,請附上三天后的日期;在一周后的復習結束時,請附上兩周后的日期。
把一年前、三年前的東西放到一起復習
復習的時候,要按時間順序追溯,按照今天、昨天、三天前、一周前、一個月前、三個月前、半年前、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前這個順序。
但是,像一年前或者三年前這種比較陳舊的東西,就沒有必要一一認真地去復習了。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打包復習。
卡片要按照復習的日期順序擺放
我們要把卡片的內容限定為特別想要記住的東西和容易忘記的東西。
用卡片時,要準備一個卡片盒子,把卡片按照復習的日期順序擺放好。也就是說,放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今天要復習的卡片,后面的卡片則是三年后、五年后要復習的東西。
重復7 掌握自己的遺忘傾向
通過頻率管理可以把握記憶的持續(xù)程度
附上日期不僅僅是一種容易管理頻率的方法,也是一種最快了解自己的遺忘傾向的方法。
復習過程中,如果覺得這個內容記得不太清楚,這時候看看日期就可以知道從開始記憶到現在過了多長時間。有日期就可以積累自己的遺忘數據,從而掌握自己的遺忘傾向。
通過這一個小時的學習,考分能夠提高多少
知道自己的遺忘傾向,我們便可以預測自己遺忘的時間間隔是多少。根據這個預測,對于實現一年后的考試或者三個月后的海外旅行之類目標所需要的知識,我們就能夠知道現在需要記憶到什么程度。
“借助此時此刻的記憶,自己能夠提高多少”這個視角出發(fā)考慮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重復8 多一些聯想,還是多一些重復
稍微聯想,徹底重復也可以記憶三大法寶中的聯想和重復,二者呈現出一種乘法關系。
聯想×重復=記憶能力
只要把其中一個做好,另一個做得簡單一點也無妨。
從容易記住的東西開始記起
根據記憶時的情況,下工夫平衡聯想和重復之間的關系。
比如說,如果我們必須要記住很多內容,那其中肯定會有更容易記住的內容,也有不那么容易記住的內容。
這時候,相對于聯想而言,我們更要在重復上下工夫。通過不斷地重復,容易記住的內容首先會快速地被我們記憶,而不容易記住的內容就會留下來。對于這些內容,我們就需要進行聯想,要在聯想方法上下工夫,慢慢地記。
應用有助于提升記憶力
通過應用促進聯想和重復記憶三大法寶中的最后一個是應用。
應用抽象的東西便可以得到體驗
應用能夠讓我們更容易進行無意識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