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3

80后,愛,不能等待

如果要問這世上“誰最愛你”,可能很多的答案都是“我媽”。

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在外地工作的女孩計算自己能夠陪伴父母的時間:每年過年回家待5天,再除去睡覺、同學聚會等,就算每天平均8個小時能和父母在一起,5天也只有40個小時,父母60歲,假如能活到80歲,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過是800個小時,33.33天。

80后的我們都慢慢成家立業,最愛我們的母親也慢慢老去。如果說在過去的2017年自己有什么大的改變,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升級為人父了。只到有了女兒,才深刻體會到母親養兒的艱辛和付出的偉大。這種付出不是掃地做飯,更多是一種從發自內心的對孩子未來的擔心,擔心她的健康,擔心她今后會怎么樣,真是操碎了心。

從小基本都是被表揚的好學生,等到上了中學,就已經開始住校讀書,跟母親相見只能在周末和假期。現在回想起母親對我的教育印象都不是很深,我只是明白,母親很愛我,她也希望我今后有出息,能過上她理想中那種“坐在辦公室,風吹不到,雨打不到”的生活。與現在父母對孩子動輒上名校、出國的要求相比,母親對我的成長是寬容的,我自己也感覺到很輕松。學習上的事,也基本不用母親操心,但她教給我很多做人的簡單道理,她會要求我見到熟人要打招呼問好,在大人動筷子吃飯前不能先吃等諸如之類的,而她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你可能跟她慪氣,但到了吃飯的點,香噴噴的飯菜還是會按時給你準備好。記憶中有幾次跟母親生氣都是因為有點好吃的讓她吃,她總是不吃,非要留給我們,有的時間長了就放壞了,現在還是如此,但我卻沒有了生氣的念頭。在過去的30多年中,已經習慣了母親在身邊的日子,到自己讀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才開始適應自己獨自生活。我從來沒有想過,假如母親不在了,我會怎樣?老天爺在2012年給我補了這一課。

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假如失去母親,我們的世界將會怎樣?在2012年,我經歷過差點失去母親的過程。那個時候的我,正在準備下到縣里掛職。突然有一天,接到家里七舅的電話。他問我,“最近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話就回來看看,”我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我問,“有什么事嗎?”七舅說,“你媽媽出了車禍,現在正在醫院搶救,你有時間就回來一下”,聽到這句話,我的腦海里一片空白,頓時感覺整個天都塌了下來。我第一念頭就是趕快買票,我要回去。回到老家后,看到躺在病床上身體虛弱的母親,我,作為一個20多歲的青年人卻感到一種生生的無助感,這個時候,我才能真切感受到,母親對于我,對于這個家庭有多大的意義。后來知道,母親是在上班的過程中,被一輛面包車撞傷的,幸虧送醫及時,才保住了一條命。陪了幾天,看母親恢復情況還好,掛職那邊還要開會,我又匆匆回到學校,但那個時候,我就想好了,一畢業就要把母親接到身邊來。以后多次跟母親講讓她過來,她都不愿意,害怕不習慣。直到去年,有了女兒,母親就痛痛快快地搬過來了。也許,她早就在等待這一天,只是年輕的我們不懂這一點。我們都只想著忙著自己事業,不急著結婚,不急著要孩子,這時候我才明白,古人誠不欺我們,“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我們80后,母親都已經50多歲了,以前說年老或死亡,聽得都是別人的故事,我們現在正在體會,曾經雷厲風行的母親也開始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我們還沒有完全長大,母親卻老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痛苦和遺憾。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母親能健健康康,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希望她辛苦一輩子能多享享福。

母親節,多陪陪母親,就是最大的祝福,媽媽,這輩子讓您辛苦了,如有來世,我們還做母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