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汪曾祺筆下的尋常煙火,悟“生活是很好玩的”

“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這是汪曾祺寫的《端午的鴨蛋》片段。

在這篇文章中,汪曾祺寫了家鄉(xiāng)高郵端午的風(fēng)俗、雙黃咸鴨蛋的吃法,還有孩子們?nèi)绾螔禅喌敖j(luò)子和用鴨蛋殼裝螢火蟲等趣事。

看到這些,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過端午節(jié)的時刻,有一種重逢的驚喜。我不禁喜歡上了汪曾祺的文字,于是買了他的《人間有味》《人間草木》《人間邂逅》《人間值得》等書籍。

讀汪曾祺的文字,感覺清新質(zhì)樸,樂不可支,有時候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他把普通的生活寫得美而有趣,就像他常說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他的筆下,有東南西北的美食,有狗尾巴草、爬山虎等尋常可愛的植物,有從小到大的人生經(jīng)歷,讓人看了覺得很有意思。

汪曾祺被稱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他是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還是美食家。

我覺得他更是一位生活家,懂得如何生活,如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美。看到他的作品,會忍不住感嘆:“這樣生活真好!”


吃出尋常食物的美味

蘿卜、豆腐、薺菜……這些我們?nèi)粘3缘牟思绕胀ㄓ蛛S處可見,味道也早存在腦海中。然而在汪曾祺的筆下,這些普通的菜仿佛會變身似的,有各種模樣和味道,讓你想再吃一次。

他寫蘿卜,寫遍春夏秋冬、天南海北的蘿卜。紅色的蘿卜味甜,紫蘿卜肉白,青蘿卜脆嫩,白蘿卜水潤、心里美蘿卜賽梨。蘿卜的做法有拌蘿卜絲、拍水蘿卜、燒小蘿卜、白蘿卜燉湯、泡蘿卜等等。

他說:“自我長大后,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蘿卜。小時候吃的東西都是最好吃的。”他這一句話擊中了我的內(nèi)心。

小時候的物質(zhì)雖不豐富,但是食物的味道自然淳樸清香,至今讓人十分懷念。

在我小時候,奶奶經(jīng)常把蘿卜切成細(xì)絲,攤在簸箕上曬干,曬干的蘿卜絲嚼起來就有甜味。奶奶還經(jīng)常把蘿卜切成長條,腌入泡菜壇子。

一段時間之后,把泡蘿卜拿出來,淋上幾滴麻油。麻油的香味和蘿卜的酸味混在一起,吃起來很爽口。

豆腐是所有中國人都吃過的菜,汪曾祺竟用了4000多字描述它。他寫了北京的老豆腐、豆腐腦、湖南的水豆腐、家鄉(xiāng)的汪豆腐、四川豆花,還有豆腐干、臭豆腐、霉豆腐、豆腐乳、豆腐皮等等。

模樣普通的豆腐,竟然有各種做法,最簡便的是小蔥拌豆腐,做得最多的是燒豆腐。他詳細(xì)描寫了麻婆豆腐、小炒豆腐、砂鍋豆腐等做法,讓人覺得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份教人如何做菜的食譜。

他把豆腐寫得如此美味,有空閑時一定要按照他的食譜去做一下這道菜。比如他說做麻婆豆腐必須麻辣燙,有五個要點,一是要油多,二是要用牛肉末,三是要用郫縣豆瓣,四是用文火,五是起鍋時要撒一層川花椒末。

在《故鄉(xiāng)的野菜》中,汪曾祺寫了薺菜、枸杞頭、蔞蒿、馬齒莧等野菜。薺菜可以包春卷、做餛飩,也可以切碎和香菜一起澆勻麻油、醬醋涼拌,做個涼菜。

我們這里也常吃薺菜。在我學(xué)生時代的春天,爸爸媽媽常帶著我和妹妹到田野邊挖薺菜。挖了滿滿一籃子薺菜,我們就回家搟餃皮,包餃子。我最愛吃薺菜餃子,咬上一口,滿口都是春天的清新味道。

汪曾祺說:“過去家鄉(xiāng)人吃野菜是為了度過荒年,現(xiàn)在吃野菜是為了嘗新。”確實如此,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可以吃的食物越來越多。而現(xiàn)在野菜的價格比普通的菜要高,許多人愛吃野菜,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

尋常的食物換一種做法,就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帶給你不一樣的心情。

四方的食物都要嘗嘗

如果到一個新地方,你喜歡逛什么?也許是商場,也許是公園,但汪曾祺卻與眾不同,喜歡逛菜場。

他愛看活的雞鴨,五顏六色的蔬菜瓜果。他寫道:“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汪曾祺去過許多地方,品嘗過哪些美食呢?他幾次到內(nèi)蒙古吃羊肉,覺得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整只羊在大鍋里只煮45分鐘,各人用刀割羊肉,然后蘸一點佐料吃。

他覺得羊肉特別鮮,有人問什么是“鮮”?汪曾祺的家鄉(xiāng)認(rèn)為,蝦最能代表鮮味。

他的家鄉(xiāng)有一道菜叫“熗蝦”,汪曾祺特別愛吃。做法是用酒把蝦醉死,盛于大盤中,覆蓋大碗,然后掀開大碗,蝦躥得滿桌,人們捉著吃,這個場面真是熱鬧。

我吃過幾次熗蝦。把剛醉死的蝦蘸上一點姜、醬醋佐料,咬上一口,真是鮮嫩彈牙。

談到美食,不能不提蘇東坡。蘇東坡是有名的美食家,發(fā)明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各種菜品。蘇東坡很喜歡吃河豚,他拼死吃河豚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

一個餐館老板邀請?zhí)K東坡吃河豚,希望他留下點詩詞。蘇東坡一聲不吭地吃著河豚,一句話不說。老板心里嘀咕:“難道我做得不好吃?”突然,蘇東坡說了一句;“值得去死!”意思是河豚太好吃了,就是死了也值得。

江陰的河豚品種多、顏色各異、脾氣大,用小木棍一捅,河豚的肚子便鼓起來。它的肝臟、生殖腺和血有毒。汪曾祺在江陰讀書時,同學(xué)曾約定請他吃一次河豚,卻沒有吃到,他一直深感遺憾。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自己何其幸運。我吃過一次河豚,其肉質(zhì)鮮嫩細(xì)膩,湯極鮮美,真是讓人難忘。

說到四川、湖南的食物,讓人想到一個字——辣。汪曾祺寫了一個特別愛吃辣椒的人,每天午飯只吃油炸辣椒,不吃任何菜。汪曾祺嘗過他的辣椒,真是又辣又香。

他還寫了有人不吃辣椒,到了四川吃飯就受不了。剛好我也是這種人,如果在外面吃飯,菜里的辣椒多了些,我的嘴巴周圍都是熱辣辣的。

山東人最愛吃大蔥,蔥長至半尺,微甜。山東人吃煎餅,鍋盔必配大蔥。北方人愛吃生蔥、生蒜。汪曾祺說:“許多東西本來不吃,但吃吃就習(xí)慣了。”比如他原來不吃苦瓜,后來一個人請他吃飯,點了三個苦瓜做的菜,他也吃了。

汪曾祺寫道:“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

出去旅行,除了看風(fēng)景就是品嘗各地的美食。美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盡情品嘗舌尖上的美味,才是不虛此行。

真摯動人的舊人舊事

汪曾祺1920年出生于江蘇高郵,他家是地主家庭,家境殷實。他的家里有兩三千畝田產(chǎn),還開著兩家藥店和一家布店。

他三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多才多藝、精通書畫,能畫多個品種的菊花,會吹笙簫管笛、彈琵琶古琴。

他的父親手巧心細(xì),糊的蜈蚣風(fēng)箏在麥田上空飛舞擺動,跟活的一樣,用小片的玻璃粘成小船、小亭子等等。汪曾祺從四五歲開始跟著父親學(xué)文學(xué)畫,他說自己的審美意識形成與看父親作畫有關(guān)。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我的父親的一些往事。我的父親心靈手巧,會畫畫、雕刻,拉二胡、養(yǎng)花,做各種工藝品。父親畫的風(fēng)景工筆畫十分精致,他用石頭雕刻出小橋、小亭子,放在假山的盆景中。

小時候,父親為我和妹妹制作各種玩具。比如他把毛筆桿子鋸成好多小段,用繩索串起來,做成幾個小人。有的小人手里拿刀,有的拿著紅纓槍。

農(nóng)村的板凳有縫隙,幾個小人的繩子穿過縫隙,只要拉一拉繩子,小人就開始打架,特別好玩。父親還為我們做塑料花籃、錢包、風(fēng)鈴、小桔燈等等。

一個隨和的父親,必定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不錯。汪曾祺的父親常說:“我們是多年的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十幾歲時便和父親一起喝酒、抽煙,有時父親還先為兒子點上火。汪曾祺17歲放暑假時在家寫情書,父親在旁邊為他出主意。

在回憶舊人舊事時,汪曾祺寫了幼稚園的王文英老師。王老師最寵愛汪曾祺,小朋友畢業(yè)合影時,王老師讓他騎在一頭木馬上,別的小朋友坐著或蹲著。

多年以后,汪曾祺回故鄉(xiāng)看望王老師,帶回兩盒北京的果脯,寫了一首詩。其中“師恩母愛,豈能忘懷”,讓王老師感動得哭了一個晚上。

我們可能會記得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的老師,一般不會記得幼兒園的老師。從這里可以看出,汪曾祺是一個重師恩、心思細(xì)膩的人。

初中畢業(yè)后,汪曾祺離開家鄉(xiāng)到江陰求學(xué),后來考上西南聯(lián)大。離開故鄉(xiāng)40多年后,他重回故鄉(xiāng),探訪高郵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眾多人物都在他的腦海中,從未模糊。他對家鄉(xiāng)、對人的情感依舊如昨。

妙趣橫生的西南聯(lián)大

西南聯(lián)大被稱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日寇侵華北平淪陷,北大、清華、南開被迫南遷組成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lián)大辦學(xué)條件和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茅屋和土坯房。可是在那里培養(yǎng)的人才,卻比北大、清華、南開30年的人才還要多。為什么西南聯(lián)大會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奇跡?一位作家回答“自由”。

汪曾祺就是沖著自由,到西南聯(lián)大讀書的。他是個吊兒郎當(dāng)?shù)膶W(xué)生,經(jīng)常曠課。他晚上在圖書館看書一夜,白天睡覺。朱自清先生教學(xué)很認(rèn)真,要求學(xué)生交讀書筆記。汪曾祺不適應(yīng)老缺課,朱自清對他的印象不好。

幸好多數(shù)的教授講課和考核很隨意。沈從文很喜歡汪曾祺,給他的作文打了全班最高分。

汪曾祺的業(yè)余生活豐富,他喜歡泡在茶館里,一邊喝茶一邊看書。有錢時就下館子吃飯,汽鍋雞、過油肘子、鍋貼烏魚、油淋雞都吃了個遍。沒錢就吃各種米線或到食堂吃飯。

他喜歡唱昆曲,在大槐樹下吹笛子。也許正是這種自由的氛圍,讓每個學(xué)生可以充分釋放自己的個性。

別看汪曾祺描寫的生活不錯,事實上大部分時間物質(zhì)條件十分艱苦,只是他的文章淡化了苦難。只要下雨,教室的屋頂就乒乓作響,道路泥濘極易滑倒。

大家在校園中衣衫殘破,有時用線縫補破洞,有時甚至沒有針線,就用麻筋把破洞打一個疙瘩。雖然破衣爛衫,但是教授和學(xué)生們都在孜孜不倦地做學(xué)問。

在經(jīng)費緊張的時候,師生沒有菜吃,就到校外撿野菜、抓蟲子吃。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他們表現(xiàn)出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跑警報”。在日軍飛機轟炸昆明時警報拉響,大家就往郊外跑,叫跑警報。盡管面臨危險,但是汪曾祺的描寫卻十分有趣。

比如大家都帶上兩本書去跑警報,跑警報時做小買賣的人也來到集中點賣東西,十分熱鬧。跑警報促成了談戀愛的機會,男同學(xué)殷勤照顧女同學(xué),女同學(xué)欣然接受。

在這樣的生死關(guān)頭,也有不跑警報的兩個同學(xué)。一個女同學(xué)一有警報響,大家都走了,她就留下來洗頭發(fā)。一個男同學(xué)喜歡吃蓮子,就在鍋爐火上慢慢地煮蓮子吃。

汪曾祺寫出了一種不在乎的精神。對于猝然而來的災(zāi)難不恐懼、不在乎,中國人是不會被征服的。

讀汪曾祺的文章,總讓我想起蘇東坡的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無論境遇如何,他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到樂趣。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與其憂愁恐懼地活著,不如隨遇而安。《人間有味》給了我們一種生活的智慧,以歡喜心、平常心過生活,不辜負(fù)美食與趣事。

正如汪曾祺所說:“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天應(yīng)該快活。”

作者:海風(fēng)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