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秋次日清晨,恰逢落了一場短時的秋雨,我在居家的園庭信步賞賞秋景,心底油然而生了愜意之情。諺語言“一場秋雨一場寒”,興許只是對北方的天氣而言,而對于南方的廣東,應是一個“涼”字最為貼切。炎熱煩躁的氣侯終于消褪于無形之中。 古代方士謂仙人能借金、木、水、火、土遁藏身形而走。而“火”之遁走,則迎來“水”之降溫。
? ? ? 此時,太陽從層堆的云霧間探出頭來,明媚的陽光憑添了幾許溫柔的風姿,緩緩地灑在樹葉枝頭上,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波光瀲滟的池面上,這些諳熟的風景隨季節的更替顯示著不一樣的美麗。
? ? 在我踟躕間,滿眼皆是一片綠色,這與北方落葉蕭瑟的景致倒是有天壤之別,雖石階、石桌、石橋及路徑兩旁零星散落著桂樹、榕樹,清竹的數片黃葉,卻也不妨眼。
? ? ? 在園區中心位置是一棟二層樓的公用建筑,臨池而建,外墻是白瓷磚,內部是透明的玻璃圓頂,里面有便利店,養生店,洗衣房,還有教育機構興辦的書法及音樂室。 讓我饒有興致的是近期又新開了一家“卓興書院”一 走近細看,樓梯兩側的墻壁上掛著典雅的山水花鳥字畫,木頂懸著仿古的燈罩。還未譬見書房,讓人早已感受到創辦者獨具匠心的打造風格,透出了一股濃濃的書香品味。書院內室的設計風格總體讓讀書人置身于一個寧靜而質樸的環境:幾排書架,幾張長條桌子與滕椅。
? ? ? 倘若中國每個城市的每一個社區都興辦一個書院,倡導讀書文化,讀書強國,那將對時代發展產生多么深遠的意義!
? ? ? 最是喜愛唐代“詩豪”劉禹錫在《秋詞》里的兩句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千百年來,大自然于四季輪渙的特色,往往觸動著文學的脈搏,這種隨時代變遷跳動的生命韻律,激發著一種不屈向上的精神,不管經歷怎樣坎坷,命途多舛,一如奔騰的海浪,永不停息。
? ? ? 將“綠色文化”植于每個人心間,工匠精神源于文化素養,才會有創新動力。如此,我的國,要多厲害就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