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和朋友在邛河邊漫步的時候他問我一個問題:有人承諾他,把某件事情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給他一個比較誘人的獎勵。現在,他早已做到了,可是獎勵還沒有兌現的意思。他該怎么辦呢?問還是不問呢?
一陣寒風吹來,好像一下穿透了我的內心。
瞬間,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會遇到或已經遇到過的問題,只是有很多人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罷了。而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在于去追究承諾人是否兌現承諾,而在于讓被承諾人因此找到了懈怠的理由,阻止了自己成長的腳步。因此,我不能隨便回答我的朋友,而是非常謹慎去幫他分析為什么這個問題會讓他陷入兩難境地。
首先,對于承諾人而言,他之所以給出承諾的原因有:
1.人們大致有獲得額外的利益而興奮的特性;
2.在興奮之下,你做事情的態度會更積極,精力會更專注,思維會更活躍,潛能會被激發,效率會大大提高;
3.目標進度難以在預定時間完成的無奈之舉;
4.期待你有好的表現,不相信你就只能這個樣子;
5.試探你的能力上限,有無潛能可言;
6.你是否是可重用之人。
其次,被承諾人而言,糾結的原因有:
1.我辛辛苦苦得到的就是應該得到,沒有得到我為什么還要再努力;
2.你沒有兌現承諾,我可以等。哪怕等可以消耗斗志,讓人懈怠,我都可以等到花謝葉落;
3.得罪不起,我躲得起。工作不力,磨混日子也不是我的原因。
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深入內心去看一看,在承諾與被承諾之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要鼓勵還是要施舍?
“人往高處走。”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將來有所作為,而眼前是不是更應該讓自己振奮起來,專注精力,活躍思維,激發潛能,讓自己前進的腳步每時每刻都不停歇下來呢?那么承諾人對于你的承諾只能說是對你還能干事情的認可。得到了承諾不如說得到了認可,得到了認可又何必計較承諾?
我對朋友道: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要清楚地意識到,你需要的是不斷前行的鼓勵產生的力量還是鼓勵得來的蠅頭小利?這個鼓勵就是一種承諾,而這種承諾已是不易,若是計較又與乞討施舍何異?你是有志之士,將來有所作為之人,而不決是像乞丐那樣只知乞討保命度日,無所期望的人。
你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施舍。
當承諾兌現的時候,也沒有什么比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進步更值得欣喜的了。當你接過獎品后轉身的一瞬間,一揮手就將它贈與他人,這何嘗沒有如釋重負的快感和灑脫呢?因為,你真正需要的東西早已得到,你已然走在下一個征程中了。
不是嗎?
寒風依然陣陣,熱浪已涌上心頭,溫暖了彼此的眼眸。朋友的眼神也是讓我醉了,河邊的美景也和我們一起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