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花如糖
誰的青春不迷茫?答案是沒有。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更多的年青人有機會將自己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華在大學里度過。帶著父母的期盼與如釋重負,背上行囊與手機,踏入了這個為之寒窗苦讀十二年的朝圣地。
興奮、好奇過后,有不少人陷入了長時期的迷茫與痛苦當中不能自拔,直到畢業時才有所醒悟。
為什么迷茫與痛苦?其實每個人的煩惱無外乎這四個方面:專業、宿舍人際關系、愛情以及考研與就業的矛盾。
這幾個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編成一張無形的網,使人陷入其中。
1.專業: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
考上大學是很多人奮斗的目標。當這個目標實現后,卻陷入了另一個困境中:專業不喜歡,課程枯燥乏味,接下來學習的方向和動力是什么?這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這個問題:
試著發現專業的價值
不論你是被迫選擇還是主動選擇專業,當發現專業和自己的預期相差太遠時,別著急。多和老師、學長交流,了解本專業歷屆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看看他們從事的職業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如果有,進一步了解從事這樣的工作需要哪些基本的入職條件:知識、技能、證書。而所學專業又能為你提供什么?如果不能提供,自己要從哪些途徑獲得?
有機會就修讀第二學位
很多大學都為學生提供了修讀雙學位的機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或與就業相關的專業,剩下的只需要時間、金錢和一顆堅持下去的恒心。
沒就業意向那就發展自己的業余愛好
有學生說,我壓根不知道自己對什么職業感興趣,缺乏清晰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這類人大多是心理成熟較晚、自我意識模糊的人。
慢慢來,重拾夢想,想一想自己小時候想去學但一直沒有機會學的東西,即使和你專業相差十萬八千里也沒關系,說不準你將來就是個斜桿青年了。
2.宿舍:無法逃離的人際關系
大學宿舍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家庭背景、生活習慣以及個性特征等不同的幾個人聚在一起,吃喝拉撒、學習生活,難免會有磨擦。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但有些人在面對人與人的磨擦時中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去處理。如最近幾年頻發的大學生被同宿舍的人投毒案件。
大多數同學不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但長期的人際關系不良會影響心理健康,讓人產生壓抑和焦慮。 怎樣處理,需要分清人際沖突產生的原因。
為什么你和大家不一樣
有時候生活中的一個細節都可能引發沖突。比如,大家都在7點多起床,而偏偏有個人6點就起床,洗臉刷牙上衛生間,搞得大家睡不好覺,引起他人的反感。而當事人也許蒙在鼓里,為什么其他幾個人不理我了?
所以當生活在集體中時,你的一言一行都不是你自己的事,尤其是可能干擾到別人時,要顧及他人的感受。
宿舍中也可能充滿著竟爭
中學主要以考試分數高低論英雄。而大學里評價的標準發生了變化,優秀的定義變得多元化,尤其是那些能歌善舞的、溝通與組織能力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好的人更容易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和中學時代不同的新一輪竟爭襲來,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同一個宿舍中如果出了風云人物,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妒。
嫉妒別人的人其實是在他人的成功中迷失了自我。
積極參加感興趣的活動與社團組織,重新認識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3.戀愛:大學里最熱門的選修課
哪個少男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關于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大學生正處于親密與孤獨的時期,他們熱切地希望與異性建立親密的關系,來實現自我的發展,如果這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會產生孤獨。
因而,對大學生而言戀愛應該是成長中的必修課。但客觀現實的限制并不是每個人戀愛的愿望都能達成,所以它又是人人向往的選修課。
勇敢一點的,自身條件優秀的往往拿到了戀愛的通行證。但有些人卻受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頹廢消沉。
關于戀愛,想說的其實很多。但限于篇幅,無法展開。
只能對你說:趁著青春年華,遇到心動的人就勇敢地去追求但不強求。
4.考研還是就業:畢業時的兩難選擇
有不少同學到了大三,會對未來變得擔憂起來:是選擇考研還是直接就業。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擔憂:
如果考研考不上豈不也錯失了找工作的機會
考研的時間在元月初,2月份公布成績,月底劃定國家線,3月上旬各個院校的分數線陸續出來,能否進入復試一目了然。如果沒有進入復試,就著手找工作。如果進入復試,專心準備半個多月,985和211院校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進行復試。之后沒有好的結果,就專心于工作。
其實,現在招聘會很多,再加上網絡中招聘信息的及時公開,錯過幾個月,又如何?人生也不在乎這幾個月的機會。
再說考研和就業兩者并非完全對立。考研中專業課、英語和政治的復習在就業招聘筆試中也能發揮作用。
考研即使考上了將來也可能找不到好工作豈不白讀了
如果大學畢業時有合適的就業機會,就直接就業。如果沒有,何不去嘗試考一次呢?也許人生的命運又會大不同,你也可能會繼續深造下去。
高學歷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只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試想,兩個人如果其它條件相當,晉升的時候肯定是高學歷者勝出。
同時,文憑也是最能證明你學習能力的東西。未來的社會就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擁有學習能力的人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大學四年在人生中不過是白駒過隙,但卻是人成長中最為重要的時光。清醒地認識、積極地應對,才能在痛苦中獲得自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