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貌似有一個很著名的真理,在學界傳了很多年,還被很多人接受。就是說:一個行為模式,堅持21天就會成為你的習慣。
貌似有很多個兄弟,親身示范之后,有一部分人成功了。當然兄弟我屬于失敗的那一個人群!而且不止一次。
這到底是,真的嗎?你是不是也曾經懷疑過它?
ok,雞湯喝了這么多年,今天就喝兄弟一杯砒霜吧!
所謂習慣,度娘是這么說的: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習慣于做艱苦工作。
所謂上癮,度娘是這么說的:由于中樞神經經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習慣性,泛指濃厚的興趣。
究竟我們如何才能保持一個長久不變的生活行為呢?是應該去刻意訓練,讓我們習慣陌生的“它”還是說我們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我們潛意識認為該做的事情呢?
一般而言,所謂的上癮都是說欲罷不能,我們不想沉浸其中,但是又不能自已的行為。
每一次的成癮,都是由于文明的巨大的飛躍和更加現代科技的出現才會產生的,就比如“酒癮”,在酒出現之前是不會有酒癮存在的,又比如“煙癮”,在煙出現之前也不會有煙癮的。
究竟為什么會出現在某一個行為或者現象中成癮的人呢?而且又不乏大批的人,在知道其危害之后,又前赴后繼的甘愿承受其所帶來的痛苦和折磨呢?
因為所謂的癮其實是一種依賴,依賴就是我們所謂的在其中能享受到安全感和舒適度的一種環境和感受。為什么我們能不顧自己的身體傷害,以至于生命的安全,去沉浸在如此的一種環境中呢?因為,人是一種關系動物,如果我們在某種關系中能體驗到安全感和舒適度的話,我們會沉浸在其中,并且持續的存在。
說到癮,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會是煙癮、酒癮、毒癮、藥物依賴,以至于性上癮,每一種癮大家都會覺得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覺得這個可能是與自己無關,只是某一些特殊個體人群所依賴的行為罷了,并不以為意。
但是,我們細想一下,現在有沒有一種大家都無法自拔,又沉浸其中的一種成癮的現象呢?
好吧,你猜對了,就是手機,我們的信息成癮和我們的社交成癮的癥狀,現在已經無孔不入的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角落。究竟,為何我們會如此的依賴呢?
回想一下,你是經過21天的培訓和刻意的練習,才愛上手機的嗎?
應該不是吧!但是,你為什么離不開他呢?這個拿著皮鞭的小惡魔,是何時何地進入你生活的呢?他又是如何完全的統領你的生活的?
簡而言之,你需要的是關注!
你需要的是關系!
你需要的是大家對你的認可和接納,是你自己對你自己的愛護。
在這個日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技術不斷更新和飛躍的,人們的生活壓力,尤其是你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你越來越不受重視,你越來越不知道身處何地,你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你需要一個安慰你、呵護你的存在。
但是,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大家都在不知所措,你也一樣。
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小惡魔的出現!
滿足了大家的所有的想象:遠在千里之外,猶如近在咫尺之內;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第一時間被你感知,無時無刻;你的事也會第一時間,傳送到每一個你想讓他們知道的人面前。
感受到對方,并且被對方所感受。在此時此刻,我就是全世界,全世界都是我的!
大家都在抱著自己的手機!所以,你也一樣。就這樣從一個人拿著手機,成為眾人眼中的異類,到每一個人都成為他們原本眼中的“異類”。
對,這就是互聯網,這就是智能手機,這就是日益影響我們的社交系統。
讓你覺得你是無所不在的,是處處受寵的,在虛擬世界備受受到關注。
你在里面是不被冷落和忽視的,只要你發了朋友圈,就會有人給你點贊。只要你發個信息,就會有相同的人來過來關注你。
所以,你越來越離不開手機,越來越離不開它帶給你的安全感。越來越離不開這種讓你無法自拔的虛擬世界。
當你沒有帶手機出門的時候,你比沒有帶錢還你無所適從;
當手機還有1%的電的時候,即使你知道,關機之后可以重啟,他也會讓你抓狂。
當你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在被窩里,如果不再玩兒半個小時的手機,你都無法安靜的睡去。
你或許想,還有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人,他們在等我。
扶朕起來,朕,還有時間!
可是朋友,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需要你去關注的人,還有很多很多需要你去做的事。
放下你的手機,讓關注自己身邊的朋友,關注需要你去關愛的家人。活在現實的世界里。
當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幫你的不是遠在互聯網那頭的那個“他”,而是真實存在于你身邊的朋友、鄰居、親人。
關注你自己吧,愛你自己吧。
放下手機,讓我們遇見久違的自己,讓我們關注真實的自己。
活在當下,珍愛生命。
做生活中,真實的我;
而不是,虛擬中偉大的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