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堂,是祖上的堂號,亦是吾家的別稱和代號。雖也姓李,但與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唐代大詩人“青蓮居士”李白似乎也無太多瓜葛。先人起此名號,想必也是激勵自己告誡后人,面對紛繁熱鬧浮華虛名,要像青蓮一般,剝離榮光,洗盡鉛華,讓清浮出水的淡泊與灑脫真誠面世。
讀書是我的一大嗜好,有時到了上癮的地步,無論“馬上、枕上、廁上”,或是“清晨、午后、深夜”,頂著“分心駕駛、失眠脫肛”的危險,讀了不少好書和爛書。這些年,在“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魔幻定律指引下,我也堅持這一坑爹路線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深淵,幾乎萬劫不復。加上手機、電腦的爆炸性普及,能夠真真正正靜下心來不受干擾地去讀一本書,逐漸成為奢求。其實,讀書不一定非要到環境優雅的書吧茶社咖啡館點一份飲品邊品味邊品讀,也不一定非要置身于寧靜的圖書館里在大家互相默默鼓勵監督中攻克難關。茶余飯后的餐桌旁,村東頭的大照壁下,疾速行駛的地鐵上,熙熙攘攘的公交站里,等待拉客的摩的邊,昏暗的路燈下,都會是不錯的選擇。只要喜歡,哪里都是讀書人的天堂。
喜歡書不一定就能讀好書。盲目跟風、不自量力是買書讀書的兩個極端,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讀書雖說是一個看上去很大眾的事,但骨子里卻小眾無比。而同時天下之書,卷帙浩繁,屬于你的,并不多。要用一顆做減法的心去對待讀書這件事,如果有一天你覺得書讀完了,那就要真正恭喜你了。但,書能讀完嗎?
讀書是件樂事,同樣是個苦差事。與讀書漸行漸遠的我深感愧疚,為了不再辱沒先人,并且讓這件痛并快樂的事發揚光大,借著家里的堂號,時不時地說說和讀書有關的話,給嘈雜的心尋找一個五分鐘安靜的地兒,這便好了。
今天,你讀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