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了怎么辦?

木子李伴你成長(原創)

圖片發自簡書App

頭痛是由于外感和內傷,致使脈絡拘急失養,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癥。


一、外感頭痛

1.風寒頭痛:起病較急,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等。

按揉肺俞、風門穴,擦背部兩側膀胱經,至透熱為止。


2.風熱頭痛: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等。

按揉大椎、肺俞、風門,拿捏曲池、合谷;拍兩側膀胱經至微紅為止。


3.風濕頭痛: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等。

按揉大椎、合谷、印堂,拿捏放松頸部,拍兩側膀胱經至微紅為止。


二、內傷頭痛

1.肝陽頭痛:頭脹痛而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诳?,脅痛等。

按揉肝俞、太沖、行間、陽陵泉,拍兩側頭部膽經20遍。


2.腎虛頭痛:頭痛而空,腰痛酸軟,神疲乏力,耳鳴少寐等。

按揉腎俞、命門、腰陽關、氣海、關元、太溪,擦督脈和腰骶部以透熱為止。


3.氣血虛頭痛:頭痛而暈,心悸不寧,遇勞則重,自汗,氣短等。

按揉中脘、關元、足三里、三陰交、膈俞、氣海,摩腹3分鐘,擦督脈至透熱。


4.痰濁頭痛: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舌胖大有齒痕等。

推中脘、天樞,摩腹3分鐘,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足三里、豐隆。


5.血瘀頭痛:頭痛經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或頭部有外傷史等。

分擦前額2分鐘,按揉攢竹、太陽、合谷、血海、太沖。


治療原則:疏經通絡,行氣活血,鎮靜止痛。


方法

1.艾灸:太陽、頭維、風池、風門、百會、合谷、印堂、四神聰等穴。

2.茶:迷迭香茶、菊花白芷茶、蔥白川穹茶等。

3.食補:姜蔥炒螃蟹、天麻陳皮燉豬腦、菊花粥、芹菜粥等。

4.推拿:推印堂至太陽、頭維穴,6遍;分推印堂經魚腰、太陽至耳門,3~5遍;按揉印堂、攢竹、魚腰、陽白、太陽、百會、四神聰各1分鐘;從前發跡線按揉至風池3遍;用梳法從前發際線至后發際線1分鐘;從兩側風池到大椎用拿捏法3分鐘;推督脈和兩側膀胱經往返各3遍。


5.頭療:放松整個頭部,著重刮三焦經和膽經,從瘈脈髎至耳門,從完骨至懸厘。

6.中成藥:正天丸(血瘀)、川穹茶調散(外感風邪)等。。

7.其它:如針刺療法、耳療療法、情志療法、芳香療法等。


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配合使用各種方法,遵從醫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