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于我而言,是心想事成的一年。這一年中發生了很多事情,休學將近兩年的老大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老二升一年級,我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出發,為五年甚至是退休以后的生活提前布局……在這一年里,我體味到了什么叫“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這一切的擁有,緣于2019年孩子休學給我的一記重創。之前一直順風順水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的孩子會認為學習是最不值得他去做的事情。
痛苦過、掙扎過、絕望過……萬般皆苦,唯有自渡。很慶幸在我人生跌入最低谷時遇到了心理學。我第一次回看日漸浮躁的自己,由此開始走向重生之路。
走過那些艱難的歲月,我越發意識到人活一世不容易,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失了自己。于是,我拾起了20多年前的興趣和愛好,余生我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一年,我報名參加了弘丹寫作年度會員。走進弘丹老師幫我打開的那扇大門,我就像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一切都是新奇的。我像塊海綿一樣,貪婪地吸取著這里的養份。
人生中的很多個第一次都在這一年里經歷:第一次開通豆瓣、小紅書;第一次制作思維導圖;第一次參與方太幸福家的直播;第一次上稿新媒體平臺;第一次領到稿費;第一次收到出版社的合作;第一次寫書評;第一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副業變現……
1.目標設定與復盤習慣的養成
在這所有的第一次中,對我影響最深的第一次,是建立了每日目標設定與復盤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起為自己設定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把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在這三件事情上,靶向發力,精準努力。人生須有日日不斷之功,方能持續精進,正是這個習慣的養成,助力自己實現了想要達成的目標,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復盤,也讓我的成長軌跡清晰可見,為我日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2.開啟了大量閱讀的習慣
《人民日報》曾經就“人為什么要讀書?”這個問題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人活一世,無非“名利”二字。厭倦了追名逐利的生活,越來越覺得人生的富足更在于內心的充實。外界的種種都無足輕重,內心的豐富與安寧才是一生的歸宿。
這一年,我開啟了大量閱讀。2月份在弘丹寫作平臺的幫助下,我從出版社約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免費紙質書。一年來共收到出版社寄來的書196本,價值1.4萬余元。其中59本童書、繪本,137本我讀的書。
一年下來,我的閱讀量飛速上升,從以往偶爾年讀3本到現在年讀130多本,讀書也助力我成長為一名小紅書讀書博主。
在別人刷抖音、追劇、玩游戲的時間,我沉浸在自己的書里。這些書不僅提升了我的眼界、開闊了我的心胸,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我的思考和寫作能力,這才是支撐一個人走得久遠的底層能力。
3.上稿25篇,成為多平臺簽約作者
這一年我利用早起的時間,書寫將近80多萬字。作家格拉德威爾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0000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雖然付出10000個小時,并不見得就能成為大師;但是成為大師一定需要持續不斷地付出。
弘丹寫作年度會員1月份的課程主題是目標設定與達成訓練營。課程結束后,我收獲的不止是震撼,同時還有兇猛的行動力。是的,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不參與,只要參與了,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鼓足勇氣寫下了第一篇新媒體文章,雖然寫完后我連新媒體文章習慣用什么字體、排版有什么要求……這些最基礎的東西都不知道,但我依然將稿件投到了弘丹寫作的郵箱里。
第一次上稿,經歷了5次改稿。雖然磨稿的過程漫長且痛苦,但我終于闖過了這一關。今年累計上稿25篇,成為“弘丹在寫作”、“兒科醫生鮑秀蘭”等多平臺的簽約作者。
一個人越是想要精進,越需要書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大量的閱讀,為我的寫作注入養料;持續的書寫,又提升了我的思考和文字表達能力。
4.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從年初加入弘丹寫作年度會員群開始,我積極參與社群的各項活動。先后報名參加了社群運營,擔當了五次大型活動的主持,我對社群運營的流程嫻熟于心;
在百日日更寫作活動中,我作為第二小組的組長,帶領20多位小伙伴堅持日更。在這期間不斷有人退出,畢竟堅持100天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就像登山一樣,最終我們小組以登頂人數最多完勝;
從1月9日開始,我在會員群和班級群里分享早安問候,堅持350多天;
6月9日,受邀請,成為育兒平臺的審稿老師,累計審稿27篇。因為審稿,對寫作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同時也成就了他人的上稿夢,突破了我對科普文的恐懼。
全年領讀10多次,除了寫作社群,還在知識星球、方太幸福家等社群做領讀。通過領讀,倒逼自己讀書。
5.因為讀書、寫作,與作者本人有了更深一步的交流
《我的體驗派人生》是95后北漂作家閆曉雨寫的,這是一本聚焦于“青年人生活現狀”的紀實類作品。作者通過與100位不同職業、不同興趣愛好的都市青年線下吃飯采訪,近距離揭秘了那些真實的、鮮活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青春成長故事。我把自己的讀書感悟發到小紅書上,閆曉雨刷到我的小紅書筆記,主動@我并留言感謝。
《小學家長不能忽視的那些事》是一線老師趙曉慶,結合自己從教20多年的工作經歷,針對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寫的一本書。我家二寶今年剛好上一年級,很慶幸能夠不早不晚、剛剛好地讀到這本書。讀書時,因為家有小學娃,特別有感觸,趙曉慶老師也是在小紅書上刷到我的筆記,主動加我好友。
今年三四月份讀了陽志平老師寫的《聰明的閱讀者》這本書。在書中老師重點分享了什么是讀?怎樣讀以及讀什么的問題。表面上看,現在社會上文盲越來越少,閱讀材料隨處可見,電子書普及。但很多人都是感性閱讀,知性閱讀能力并沒有同步提升。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難以專注地讀完一本書,更不用說一本有難度的書了。但偏偏是這些難書,決定了人與人知識結構層次的懸殊。陽志平老師看了我的讀書筆記后,又贈送了我兩本他親筆簽名的書。
《哦,原來他們是這樣的》是一本系統講解課本中作者的故事的書,寫書的人是陳渡鳳,他不僅隨書附贈了親筆簽名,還贈送了收藏的部分知名作家的手跡影印件,同時還將我的讀書筆記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里。6.成長為一名日漸成熟的讀書博主
1月20日,在懵懵懂懂中我開通了自己的小紅書賬號,并初步為自己設定了讀書博主的賽道。
1月26日我發布了第一篇筆記。今年累計發布筆記331篇。9月20日突破千粉,通過小紅書累計變現4位數。
7.“優秀”是我的標簽
在參加過的所有訓練營中,我都是優秀學員。半年時以優秀學員的身份在會員大群里分享自己的收獲;12月份,又在AI創富閉門會上分享收獲與感想。
在每個月的主題學習中,我都被評為優秀學員;
2月份,我參加方太幸福家“愛的五種語言實修營”,提交的書評被選為優秀書評;
4月份參加《讀書變現》書評大賽,獲得亞軍;
在10天極限挑戰寫作挑戰營中,9次獲得早鳥獎,2次妙筆生花獎,1次寫作高手獎;
在社群運營中,被評為優秀運營官,獲得最佳主持獎。
8.學會使用AI
要說今年比較火的就是AI。如果在以往,對這些潮流的東西,我基本不會感冒,總認為那是年輕人玩的東西。就像多年前的小紅書一樣,正是這樣的想法阻礙了我去主動學習這些技能。
將來AI不會取代人,只會淘汰那些不會使用AI的人。在沒有專業學習過AI之前,我也認為AI寫出來的東西可圈可點之處太少。學過之后,我的認知被徹底顛覆了,原來并不是AI低能,而是我們還沒有掌握怎能樣讓它發揮出高能價值的方法。
AI做PPT、AI寫作、AI繪畫、AI協助翻譯……這些都讓我大開眼界。雖然在強大的AI面前,我還是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但我相信很快我就能駕馭它為我所用。
細數,這一年中還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最值得慶幸的是,從這一年開始,我不再與自己的短板較真,開始在自己擅長并熱愛的領域里深耕,期待不久的未來,我能將這些長板發揮到極致,真正擁有一騎絕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