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認識一個姑娘,雖然只接觸過兩次,卻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去年的十一小長假,我和劉先生拍婚紗照,給我化妝的小姑娘很健談,就連我這種超級不愛說話的她都能找到話題。姑娘是南京妹子,豪爽又漂亮,然而吸引我的不是她的性格,而是她化妝時那細致入微的專注。
我的眼睛又腫又內雙,大學時愛美,看見別人化妝后跟大變活人似的,自己按耐不住心癢癢也拖著閨蜜去化妝,當時的化妝師在給我畫眼妝時全程在嘆氣,閉眼時美美的,結果一睜眼瞬間破功,雙眼皮貼對我的超級內雙眼完全不起作用,睜眼就被折進去。
貼了幾次化妝師就對這個“艱難工程”宣布放棄,還說以她的的技術都hold不住的,基本沒人能解決了balabala......后來只畫了眼線和眼影,一小時后也成功暈成了國寶,而且妝前妝后基本沒差,還是那個屌絲樣,真是一張生無可戀臉哭暈在廁所......
所以這次拍婚紗照我基本是沒抱希望的,也跟化妝妹紙提前打好了招呼,讓她有個心理準備。
底妝化完開始眼妝,剪雙眼皮貼,貼在眼皮上,睜眼被“吃掉”,再減再帖,又被吃掉,還剪還貼,仍舊被吃掉,太厚了全部揭掉重來,這個步驟重復到第五遍時,我說要不算了吧,差不多就行了,我知道自己眼睛太肉沒救了。
可姑娘不依,說她有強迫癥,一定要貼好。一個點后,伴隨了我20幾年的內雙眼終于變成了外雙,眼睛也大了一倍,那水靈靈的魅惑雙眼,嘖嘖,對著鏡子狂自戀,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化妝堪比整容的美好。
長舒一口氣后是另一項煩人的眼線,影樓的化妝品大家是知道的,肯定不會給顧客用好的啦,利益至上嘛,我的眼皮又油,基本是畫了左眼暈右眼,姑娘也是崩潰的不行,要不是攝影師一直猛催,估計眼線還能畫一個小時。
拍照時基本是十幾分鐘給我補一次妝,即便跟她說不用如此頻繁,可她還是堅持她的頻率,一整天都在忙前忙后。說實話,以前拍閨蜜婚紗照時化妝師基本畫完后就不再管我們了,忍不住贊嘆她的敬業和好奇她是不是真的有強迫癥。
姑娘笑的很開心:我哪有什么強迫癥啊,跟你開玩笑的,只是覺得做了這一行就要盡力做到最好,不能因為顧客不在乎就敷衍了事,那不是在敷衍別人而是在敷衍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那以后還能有什么進步啊。
姑娘說她的夢想是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美容店,而且她也說到做到了。去年年底辭職創業開了一家小型美容美甲店,雖然規模不大,但在姑娘“不敷衍”的勁頭下,生意越發的紅火。
02.
最近在讀李安導演的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編輯張靚蓓說李安“他之所以有今天,并非僥幸,亦非偶然,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結果。”細細讀來,確實如此。
無論是大學時代的作業片,還是后來讓他首嘗成名喜悅的《推手》,從選角、布景到每個鏡頭都精益求精,因為資金短缺,主景洋房的布置怎么都不能令他滿意,如果換做一般的導演可能就敷衍過去了,畢竟拍這部片子根本就賺不到錢,更何況自掏腰包往里搭錢了。
可李安導演卻搬空自己大半個家也要湊出這場戲的道具,最后的成果令他很滿意,可在男主角砸廚房的那場戲過后他們一家也沒了吃飯的餐桌。
《喜宴》更是一個鏡頭能拍六七次,對演員的嚴格要求與打磨,令男主角趙文瑄“直到現在也許還有點怕我”。如果沒有這股子不敷衍的盡頭,恐怕是拿不到金熊獎的。
03.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火爆各大頻道的《武林外裝》,同樣是小制作,場景小(一間客棧),酬勞低,沒有影響力,甚至當時都沒有演員愿意去演。可就在閆妮、沙溢、姚晨等細致入微的刻畫下,每個角色都活靈活現,深入人心,劇中的臺詞更是隨便拎出一句就是“爆款”,記得當時同學之間的對話都是武林體。
后來的《愛情公寓》雖然也很成功,但是還遠未達到《武林外傳》當年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一臺鼓風機撐起整部戲的《太子妃升職記》PK掉熱門大制作《羋月傳》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有人說喜歡《太子妃》不是因為它搞笑與前衛的劇情,而是演員們演技和劇組導演、道具、化妝等等全部“在線”征服了他們。
相比于其他小制作網絡劇粗糙的畫面感與面癱的表情,《太子妃》的每個畫面都唯美的不像話,演員豐富的表情隨便截一張都是表情包。
資金少沒關系,道具短缺也沒關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到最好,不敷衍自己,不敷衍觀眾,我想這才是《太子妃》沖出重圍的關鍵。
生活中很多人見其他同事偷懶自己也偷工減料,對領導有怨言就消極怠工,每天到點上下班的混日子,以為得到與付出不成正比、敷衍了事是對自己的補償。
可惜卻錯了,你的敷衍不會令同事勤奮起來,也不會讓領導意識到你的不滿而給你升職加薪,日子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絲毫變化。
最后才發現,原來你敷衍的只是你自己而已,年歲增長,能力卻再未提升過,這樣的自己怎么可能殺出重圍,闖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