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開篇老師問活力是什么。
原諒我首先想到的是打雞血之后的狀態。自然不妥。此處的活力,是能量層面的激活,是內在生命力的呈現,而非借助外力武裝自己。
在貌似重復的瑜伽習練過程中,身體和頭腦會涌現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越是深入,問題越具體清晰。
老師說意識到問題就不是問題。
這是第一步。
糾正積習是個漫長的過程,身體總喜歡自發地偷懶,習慣于舒服的姿勢,頭腦卻教育身體做正確的事,卻不告訴你正確與錯誤的差異。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解決為什么要這樣做。傳道授業解惑,解惑這一步更考較老師的水平。提出問題易,解決問題難。
向上升騰的力和向下深入的力加上左右拓寬的力,有穩定的根基,有向上的活力還有空間的拓展,正是成長需要的力量。
在靜止的一刻,瑜伽才會真正到來。我所理解的靜止是在一次次的清除障礙,一次次摸索適合自己的方式之后,用最適合的自己方式表達一個體式,是階段性的靜止。下一刻也許是進步,也許會涌現更多問題,這兩者都是好的,問題的產生,是改善的開始。可怕的是無意識的重復。
一個人的練習,要像一群人在練習。說的是探索和發現,人總是容易在別人身上發現問題。一群人練習,要像一個人在練習。說的是專注。一個人的時候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和身體心靈對話,向內尋找力量。
有很多次,不管是自己還是一群人的練習,堅持一些體式倍覺痛苦,恍惚之間會覺得身體之外的內在意識之眼似笑非笑地注視著這具肉身,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靜靜地看著不說話。挺過去,那笑意就格外明媚。這些時刻無法說與人知,也是瑜伽的迷人之處。
這顆心,還是要聽聽身體的聲音,聽聽自然的聲音。萬物眾生自有其道,各自安好,靜下來,拈花微微一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