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猖狂過百歲,不嫌辜負此生涯。

? ? ? ? 1927年6月2日,國學大師王國維于頤和園昆明湖投湖身亡,遺書曰“只欠一死,義無再辱”。先生所指的‘義’,正如兩年后陳寅恪先生悼文所言: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如今悼念王國維先生之現實意義,其一生尊崇的獨立思想自由之精神價值,尤為可貴!當今世人,熱衷金錢物質之追求,輕視精神價值。論事業,難有固守本分、寧靜致遠者,大多企業追逐高額利潤而轉投行業,故目前大多中國企業及個人熱衷于去實就虛,炒房賺錢是一實例。從精神層面解讀,可謂是世界的混亂是個人內心混亂的共同投射(克里希穆拉提)。何出此言,歸根結底分析之:精神--符號--產品。而反之亦然,企業及個人發展回歸本源就是學習成長,而學習成長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價值層面的提升。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個人的精神內涵提升無非有三:讀書、名師、知行合一。國人之對于讀書,依戀碎片化電子書閱讀,比起日本人酷愛文本書籍閱讀差距太大。日本人對于書籍的熱愛是出于這樣一個思維認知:日本島國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日本人以平和心態面對生命的無常,故唯有珍惜當下、靜心閱讀書籍以追求精神之至高境界。

? ? ? 嗚呼!現世人又熱衷于妄談工匠精神,素不知日本的工匠精神深植于個人的素質修養中。國人舍本逐末,難有所獲,實乃一大笑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昏暗的燈光下,馬麗在坐著發呆,桌上放著沒吃完的半碗泡面,外面有汽車駛過,聲音傳進來,變得悶悶的,像是從籠子里發出的...
    夢說者閱讀 384評論 2 5
  • 在生存壓力越來越重, 人心越來越浮躁的現代經濟社會中; 人們的心理承受力也似乎變得脆弱敏感甚至不堪一擊; 于是別理...
    zhoujia閱讀 315評論 0 0
  • 今天陽光正好,過夠了糜爛的生活,拉出沉睡在陽臺的自行車,覺得是時候帶她出去沐浴一下這無限大好的春光。 先定個目的地...
    筆墨未干書信未完閱讀 42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