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文字,
最好的生活狀態莫過于,你在你的青春年紀傻逼地為了理想堅持過,最后回到平淡用現實的方法讓自己生活下去。能實現夢想自然是最好,但沒能實現也沒有什么可惜的。成長的第一步就是接受這個世界的多樣性,認識到現實的不美好,然后還是決定要堅持最初的堅持。有勇氣做選擇,自然有本事承擔地起后果。
這樣的雞湯文字一向是入不了我的法眼的。因為我覺得他們都有毒。讀完之后只會徒增更多的惆悵。但在這個清晨,這段文字卻狠狠的擊中我的內心。
并不是因為什么特殊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現在妥協的狀態,一無所有的生活狀態。
曾經熾熱而偉大的理想被自己設在了遠方,只剩在生活里的茍延殘喘。
總是想,別人的二十幾歲怎么那么牛逼哄哄:身家百萬,去了很多城市和國家,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再看看自己,陷在一座城市,挪不動腳。
我之前的經理在后面評論,最近怎么樣啊,工作了沒有?
我回她,工作了,但是不是我想要的工作。聽說你辭職了,為什么?是因為工作壓力嗎?
她辭職的消息我是一個星期之前知道的,原來一起上班的同事說的。我當時聽完是有些詫異的。
后來,大概兩分鐘之后,她給我發來了消息。
"想多留點時間陪家里人"
"是,你也是該休息了。工作那么累,休息一段時間,陪陪家里人,談談戀愛什么的" 我敲著鍵盤回她。
"說得你比我還老練" 她回我。她是85年出生,我們隔了好幾歲的年紀。
"沒有,我只是關心一下你。之前你都是把重心放在工作。是時候把你的重心回歸到生活。"
她是我第一份工作時候的經理。在一家成人英語培訓中心做服務經理,我的直屬上司。收入很好,又體面。她跟我聊天,言語中盡是鼓勵我的話。一如半年前我辭職的時候一樣,讓我認清方向,堅持理想的生活.
三十二歲的年紀,身邊的朋友孩子都有了,她另一半的影子都沒有,只有她的父母為她干著急。英語培訓的工作又累,要開的會也多,還要上課,管理外教,處理學生投訴...大大小小的售后服務都由她來抓。每個月也有幾天時間休息,但忙的時候也要回來加班。
競爭也是有的。大都數的中心都是外教做服務經理。很少有中國人。她也是經過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走到這個位置,時刻還要緊緊的關注著自己的業績,以防一個踉蹌,就被別人頂替了。
她有假期時,會帶上母親一起去旅行。但是父母的身體好像也是越來越不好,她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在情理之中。
人生最難過的事情莫過于一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想起來趙雷的《三十歲的女人》,她就像歌里唱的那樣“她是個三十歲的女人,至今還沒有結婚的女人”
她已經三十多歲了,算是個事業有成的女人。但生活卻過得一團糟。沒時間戀愛,沒時間陪家人,總是成為身邊朋友的飯后談資。和朋友約飯,她們都帶孩子參加,只有她獨身一人,連她們談論的話題,她都插不上嘴。
她年紀輕輕的時候,剛工作,也碰過一些壁。但還是在一場場戰役里生存下來。
她在我過試用期之后,找我談話。無非是想了解一下新員工的想法,對工作的一些想法。她講過她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經歷過的事。
她算是這家成人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員工。從服務顧問做起,那時的工資比現在更少。她身邊的同學拿著比她高好幾倍的工資,她也有些羨慕,也想過辭職。但她楞是堅持下來,幾年下來,她也經歷過一些坎坷,終于如愿的做到經理的位置。當初工資比她高的同學,收入基本沒變。而她的收入幾年間翻了十倍以上。
她的意思大概是想讓我沉淀下來,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不要太在意現在的工資高低。
她是個不錯的領導。雖然有時會很煩,不停的逼著你做事。身邊的同事都說她是老妖婆,都不太喜歡她。
她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撲到工作。也沒有什么朋友。于是,生活的意義也就離她越來越遠。我想,夜深人靜的時候,孤單總是讓人想太多。
我們追求權利,金錢,地位,都是為了有話語權。或許我們的初衷是想過上幸福的生活,保護我們愛著的人。可是,如果當我們得到一切的時候,自己愛的人都已經不在了呢?再多的金錢,再大的話語權,我們也沒有了要保護的對象。
一張張的人民幣成了每日奔忙的重心,多久沒有陪父母吃一頓溫馨的飯菜,多久都沒留意到父母的鬢角又多添了更多白發,忙碌的生活除了繁重的工作,毫無幸福感。
現代人的焦慮大都來自對工作的不滿意。很多時候都做不到工作和過日子平衡起來。為了生活,奔波在城市街頭。
或許工作的意義在二十幾歲時,是意氣風發,追求物質生活。三十歲以后,工作也就不敢再拼命,細水流長的小家日子就成為了期盼。
歸根結底,每個人對生活的期望不一樣,有的人努力工作去填補生活的空白,但到了一定的年紀,工作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所有一切為生活所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去尊敬和驕傲的。工作的意義于我們也不是為了在生活里茍延殘喘,而是為了創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