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如今的我已經快畢業一年了。說實話,這一年的生活教會了我太多東西,有感而發。
2016年6月,興奮的拿著行李離?;丶遥瑔渭兊奈?,只想著回家后,在市區找一份普通且穩定的工作,簡簡單單的生活。絲毫沒有想過:找工作會成為我迄今為止最大的創傷。
讀初中時準備中考,讀高中時準備高考,但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要上學。還記得有一次初三晚自習,我豪言壯闊的對同桌說:“考上高中就好了,我要每天玩,每天睡到大天亮……”然而,在現在想來,初三的確算不得什么。到高三,才知道什么叫學習,每天在題海中奮力掙扎,課間的十分鐘,對于永遠缺覺的我們是多么的重要。當時我就安慰自己:考上大學就好了,我一定要把我之前沒玩的都玩完。
大學四年,我學會了熬夜看劇,學會了考前抱佛腳,學會了睡懶覺,學會了午飯前吃早餐……除了學習。
那的確是一場晚到的青春之旅,不會被繁重的課業纏繞,沒有老師家長的反復叮嚀,只用照顧好自己,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學習這種事,意思意思就行了。
那樣美好的四年過得真的好快!我才知道時間流逝的可怕。至少在如今的我看來,時間……是你看得見抓不著的。
畢業的我,回到家中,開始慢慢悠悠的尋找工作之路。開始的時候,激情滿滿:離家太遠的不行,周圍環境太差的不行,待遇太差不行,出省更不行……
來來去去拖了兩三個月,家里的氛圍開始不同了。
父母都是普通人,家里也沒背景,在我看來,這些都沒關系,我始終認為找不到就慢慢找唄,在家也呆著也沒什么(我是宅女)。但是,當時的我并不知道,我那漫不經心的態度在父母看來,工作都沒有的我,也許連最基本的社會生活都做不到,如果沒有家人的話,我連自己活下去都是問題。
于是,父母開始爭吵。(請原諒在這一刻留下眼淚的我?。┠赣H埋怨父親當時專業沒選考,一個女孩子,能找的工作只能是偏遠的化工廠里;父親抱怨母親對我找的工作太挑剔,拖拉到現在;但最主要還是責怪我,沒主見,母親說什么就是什么……
那段時間,任何事件都有可能是導火索。
所謂的創傷卻不是來源于社會現實的殘酷,尋找工作的艱難,其實是來自于家人。
我從來不知道有一天,我的父親會嫌棄我,事情的起因非常小,只是因為我有點路癡,找不到去面試公司的路,打算用手機導航。也許在當代看來,不知道的路用導航很正常。但在從沒用過智能手機,年歲快接近五十的我的父親來說,簡直是不能接受的——“連去哪里的路都不知道,你說,或者還有什么用!”
那是我活著的二十多年里,唯一一次感受到真正的難過,就連現在,都忍不住的流眼淚?;貞浧鹉菚r,好像自卑到了塵埃,憂郁沒有盡頭,甚至覺得呼吸都是錯的,在家呆的每一分鐘都是煎熬,不顧一切的想逃。不管找什么工作都行,沒有誰應該為我的挑剔買單。我一定要快點找到工作,離開家,不用再面對他們失望的目光,不用再聽到他們為我的爭吵。我曾經一直認為永遠的港灣崩塌了。
父親與我開始有了裂痕,也許他也為在那天的話而后悔。而我也開始努力修復我們之間的關系,比之前多些話語交流,多些關懷呵護,但我知道,那句話的疼痛是不會消失的。至少今天的我,一想到那些事,還會淚雨闌珊。
我現在的確懂得,父親脫口而出的話,并不是真正想要去傷害我,只是為我的將來擔憂,恨鐵不成鋼!我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只懂得依偎在父母身邊嗷嗷待哺,一直天真的認為,生活像自己想的那么簡單。有苦有難找媽媽。雖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積起來多么可怕,不懂堅持,學不會堅強,學不會勇敢。
這是真實的,我從來都沒有主動選擇過,讀書時選專業,選學校,應該對我來說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卻是父母一手操辦的。所謂奮斗也是按部就班的。
就算父母教不會我們太多,生活也終究會教會我們成長,自我去探索生活的奧義,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自己學會認錯,學會選擇,學會付出,學會接受……
現在的我,離家有點遠。兩三個月回一次家,父母電話中依依不舍的想念,是真切的。家人也一直在我身邊,只是,當時我們靠的太近,遮住了眼睛,沒看見而已。
我無比慶幸父親在我高三暑假嚴厲要求我學會做飯。因為會做飯,讓我在異地口味不適時做出自己喜歡的飯菜。我依然能每天吃好睡好,把自己養的白白胖胖,樂觀向上。
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事,我始終想著過好自己的每一秒,照顧好自己,不會讓遠方的父母再為我操心,也許,我還沒成長到他們想要的模樣,但我在用心的活著,認真呼吸著每一份空氣。
不久前聽過一個句子:一年365天,活到一百歲,也不過3萬六千五百天。聽起來日子的確是越過越少,好好珍惜每一天,不管是開心與快樂,憂傷與沉痛,迷?;驘o措,那都是珍貴的,因為那一天已經逝去,回不來了。
也許你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但請珍惜你平凡的一天,讓每一天的自己,獲得光明磊落,開懷坦蕩!
愿生活,是我們想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