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作者/成煒

一想到林徽因,腦子里迅速閃過一句詩歌:“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不才的我今天才知道,這是對林徽因的挽聯,而這挽聯的作者,正是金岳霖。



? 這位老先生說來話長,這是位在病床上躺著,眼皮都睜不起來,聽到人說林徽因詩歌的還是會一下子蹦起來,聲音提高八度的家伙,可謂是徽因小姐的忠實粉絲。

? 林徽因是女神,傾城絕色,一身詩意,而這個挽聯概括出來的恰恰是林徽因身上最重要的兩個特質,“詩意”和“多情”,而這位金岳霖老先生,一個徽因女神永遠的小迷弟談起她時,卻仍是一臉的悵惘,“徽因這個人很奇怪,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老先生如是誠實的回答,看到這里時,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可真是個可愛的人,情感上真是很天真的。

? 這個挽聯之所以流傳甚廣,常常出現在人們的第一印象,正是在于這個挽聯是大多數人對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美好女子的想象,林徽因重視儀表,每次不收拾的一絲不茍根本不出門,她還很理智的選擇在當時門當戶對,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是絕配的梁思成做丈夫,并成為其賢內助,果真是一個符合后代多數人想象的人,我這次分析,想換一個角度,談一下作為女子的林徽因。

? 人非草木,怎可無情?縱觀林徽因的詩,多數表現對情感體驗的一種近乎熱忱的癡情,“愛的,不愛的,一直都在告別中,告別中,不越界,知進退,也許才有徘徊后的萬里晴空。”這是她對自己情感的一種態度,唯有將情感視為最珍貴的東西的人才會有種種產生希望,又開始絕望的體驗。“任何東西都可被替代,愛情,往事,記憶,失望,時間……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我無力自拔。”即使知道這些情感都是瞬間的,可能下一刻的你我全都會改變,可能我會變得更堅強,更樂觀,更懂事,但是在這一刻,我只想對著眼前的你說,我不能忘記你,對你的愛,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 我想大家一定經歷過相戀,失戀的過程,其實甜蜜期不過就是一開始的幾天,剩下來的時間磨合,磨合后每隔一段時間出現一小段高潮,然后開始掉入輪回,直到最后結婚或者是分手,其實細算下來,分分合合,最快樂的時候還是數得出來的,不要說什么天天度日似蜜月的說法,那不現實。(苦笑臉)而作為一個詩人,體驗情感的功夫更是日益越磨越深,可能一小會兒就高潮,恨不得擁你入懷抱永遠,下一秒就是懷疑,自己怎么能愛上這樣一個人?正是這種矛盾的情感支撐著這個女子脆弱的感情生活,有一種被人接受很廣的說法,就是林徽因拒絕徐志摩絕對是好的選擇,其實這個說法最廣泛的原因就是因為徐志摩付出一生浪漫,卻不得善終的教訓,使得大家都將其奉為真理。

? 我想說的是,林徽因寫的最好的幾首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那一夜》、《別丟掉》,全都是給徐志摩的,或者這么說有些絕對,但至少是徐志摩啟發了她這方面的能力,使得她充沛的情感得已源源不斷地流出,詩人,著眼點在彼岸,而不是現世,毫無疑問,徐志摩是個浪漫的詩人,夠狂,夠傲,夠勇敢,林徽因早年對政治不感興趣,只關注于文學藝術,是徐志摩在那個階段接近她,鼓舞她,讓她看到了彼岸的世界是真的存在,林徽因曾在后來給友人的書信中提到過這段感情,只是很簡單的提起:“我想是我當時誤會了他,但我們相隔千里,有誤會是難免的,他得體諒我。”很無奈的幾句話,卻只有輕描淡寫了。如果在一起會怎樣?我不敢說,我現在只能從她的詩里找到那段感情的蛛絲馬跡。

圖片發自簡書App

? 無疑,這段情感夠炙烈,夠火:“我還記得那一晚的夜,星光,眼淚,白茫茫的江邊!”林徽因寫詩意象很多,例如形容一個笑能想到萬千事物上去。但在這首《那一晚》中,她的意象多為實體環境內的東西,由此可見,這個時候,這個地點對她很重要,以至于她能夠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并描述出來,這首詩也是她鮮有的表達感情的上乘之作。

? 還記得在《朗讀者》里,許淵沖老先生讀這首詩時的淚流滿面,那個時候舞臺氣氛正好,前面提什么我忘記了,只記得許淵沖先生看著遠方,眼神呆呆的,說話聲音也在顫抖著,這首詩很短,我貼出來。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 “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誦到這里時,許老先生更癡了,他的眼里分明有了淚水,這首詩絕對是情感的噴瀉爆發之作。

? 這個是在徐志摩飛機失事后寫出來的,重游故地,林徽因是又想起了那個時候她和徐志摩談起文學理想的時候吧。黑夜、松林、月明、隔山燈、星星,而這首《別丟掉》所對應的不就是《那一晚》這一首詩嗎?在那一晚發生了什么,他們乘著黑暗的燈火,架舟前行,二人相談甚歡,談詩歌,談理想,談渺不可及的未來,徐志摩的熱情定感染了憂郁的林徽因,“那一天我要跨上帶羽翼的箭,望著你花園里射一個滿弦,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靜候著你的贊賞,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亂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闖入當年的邊境!”

? ? 那一天的美麗達到了一個頂值,在詩人的筆下綻動著,記得曾經我寫過一個他倆之間故事的回答,有人評價說:“為什么總是好人沒好報,渣男毀一生。”我回答說可能這些渣男提供了一種新的人生的可能性,因為探索失敗了,所以尤為珍貴。


? 如果勉強一下,用私情去猜測一下他們之間的情感結果,我的想法是樂觀的,他們兩個真的在一起的話未必會過得那樣不堪,(至少林徽因有自己理想和抱負,她是不會和陸小曼一樣將生活希望寄托在社交上的),但是這對兩人的精神上都會有折磨,彼此的善感會使得特別快樂、特別悲傷的瞬間變得尤其多,這其中牽扯到太多家庭、生活的因素,可能不會像和梁思成在一起那樣安穩,但得到的精神上的互動絕對會很多。

? 絕色,在于后人的評價及她所過的生活,我在這里寫了這么多,不過是有感而發她絢爛的人生,她是一朵煙花,在天上肆無忌憚的開放,每一瞬間都做到自己的極致,每一瞬間都像是一首散文詩,我信三個男人都愛她,也信她也全部都愛過,斯人已逝,對我們的指導意義就是要充滿活力,盡自己所能專注的過自己的生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如果早晚要離去,就不要瞻前顧后的小心翼翼,如果你明白了自己的心,就不會在意萬千浮沉的雜言碎語,如果你想要讓愛的人記住你,你要使自己相信,你也曾經愛過他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