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瓦羅蒂神釘——通向人生幸福的的法寶

著名心理治療師武志紅,在其著作《巨嬰國》中講到一則名為“帕瓦羅蒂神釘”的故事: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每次演出前之,都要到后臺去尋找一種釘子,如能找到這種釘子,他就大喜過望,演出必獲成功;如果未找到,則他會感到沮喪,演出必然不順,甚至有時帕瓦羅蒂會為此而拒絕演出。

這種帕瓦羅蒂尋找的釘子,武志紅將其稱為可控第三者,或過渡性客體。并且,武志紅還認為,中國式發煙、中國式敬酒、中國式火鍋、中國式聚餐等等,都具有人際關系中可控第三者的功能。

面對陌生環境,產生緊張與焦慮情緒,這是人作為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同時也是智慧動物,其有辦法對付這種緊張與焦慮情緒。具體的方法就是:找到屬于自己的帕瓦羅蒂神釘,即找到自己的可控第三者或者過渡性客體。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通過感知與掌控身邊一些熟悉的細小事物,從而構建起自己熟悉的小環境,形成操之在己的掌控感。比如:在約會初次見面時,手里拿本書;出席正式活動,要打上領帶;在對公眾講話時,手持麥克風等等。這些細小的動作或物件,都會增強人的可控感。

帕瓦羅蒂神釘有三種普通形式:

第一,各種小物件。例如:和尚手持的念珠與托缽,身上的袈裟,敲打的木魚,以及口中唸唸有辭的阿彌陀佛語;休閑人士把玩的文玩;人們佩戴的首飾、吉祥符、護身符等等;家族和組織的標致或徽章;而在現代社會,有一種人人都無法離開的法寶——手機。

第二,物件與動作的組合。例如:人際交往時,敬酒、散煙、上茶等,都能有效增強可控性;個人在獨處時,呷酒、喝茶、抽煙等動作,也能讓人享受可控性帶來的安寧和舒適。

第三,在陌生環境下的熟人。例如:人們在參與某項活動或做某件事情時,總喜歡叫上一兩個同伴;而在陌生環境遇上熟人,或在異國他鄉遇到家鄉人,都會讓人感到驚喜。

帕瓦羅蒂神釘還有五種高級的變化形式:一是自己的辦公室、住宅、家庭等熟悉環境;二是自己的親人、朋友等熟悉人員;三是自己擅長的職業;四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五是自己的宗教信仰。總之,帕瓦羅蒂神釘,是我們通向人生幸福的的法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