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寫作知識2】好文章的標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偶然的機會,聽了舒明月的一堂微課,關于如何寫出好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她提出文章要有畫面感,新鮮感和音樂感。

第一:文章要有畫面感。

為什么要有畫面感呢?

想想你的文章是為讀者服務,那么,為了給讀者減少壓力,減少看文字的精力,文章的畫面感就特別重要。尤其在這個浮夸又快速的發展時代,大家的時間都緊迫又忙亂,好不容易打開你的文章,看到文字一個個突兀的立在屏幕上,沒有畫面感,沒有靈氣,讀起來累人,自然就放棄了。

那么,如何寫好畫面感呢。我覺得這得需要一個筆者細致的觀察,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一顆細膩的心。

我的文字總是很糙,其實就是心太糙,才寫的糙。

再說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情節時,記得盡量描述的有畫面感。這樣,文章就會跳躍起來,輕快起來。

下面是我寫的一篇文章的兩個節選:

那天的你很帥氣。牛仔褲,白襯衫,運動板鞋,出現在我的校門口。盡管二十小時的火車勞累,但你的笑容,燦爛的將一切勞累遮蓋的無影無蹤。

還記得我們想吃自己做的飯,于是花了十五元買了一個小電鍋,很小的那種,只適合燒開水,煮掛面。然后我們買了一瓶老干媽辣醬,鹽,醋,加一把小油菜,開始煮面條吃,兩個人頭伸進一個碗里吃著,還津津樂道的說:“好吃,好吃!”

第一個畫面感:通過勾勒一個男孩的衣著,給讀者展現一個陽光男孩。

第二個畫面:通過描寫白水煮面,兩個人頭伸進一個碗里吃的津津有味,突出那時的生活雖然苦,但是很幸福。

其實,我描寫的還不夠細膩,尤其第二節,我應該將房間的擺設,煮面的鍋更加細微的描述,還有煮面時間等的過程應該更刻化的深點。

第二:文章要有新鮮感。

關于新鮮感,我也正在探索。顧名思義就是文章不能太老套,不能如僵尸般千篇一律。比如,寫學習雷鋒,就寫幫助攙扶摔倒的爺爺過馬路之類的。

對于讀者,看文章肯定是情感需要,如果你寫的東西另讀者眼前煥然一新,讀者就會有興趣讀下去。

有一篇文章,我寫了一對夫妻,穿的情侶圍裙做飯。

在我看來,情侶圍裙算是一個亮點。但新鮮感也許還不夠。

第三點:文章要有音樂感。

音樂感是必須的,有韻律的句子,總會耐人尋味。

音樂感是需要練習的,此方面我很欠缺,需要在以后的寫作中注意使用,慢慢練習唄。

下面是阿Sam的《趁,此生未老》節選:

穿過黑夜的孤寂便又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你又怎么能說日落太凄涼?

我們總是和回憶作對,與時光抗衡,
在漫長的過程中已經忘記了最初的方向,
只剩下一顆疲憊的心。
人之所以喜歡旅行,
也許是因為可以把這些回憶和時光一點點放在旅途里,
回來后重新上路。
談不上如釋重負,只是草長鶯飛,
生活還是原來的樣子,可你已慢慢地被磨得沒有了脾氣。
沒有誰一定比誰更好,
也沒有誰比誰愛得更多,
一味的索取只不過是變相的要求。

什么是生活?
你偷生,
他快活。
每個人來到這個江湖都身不由己,
要么戰死沙場要么提前離席。

第一次讀他的文字,就愛上,讀起來瑯瑯上口,又飽含內容。這樣的文字,讀起來是一種享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希望對大家有用,在剖析我自己的同時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