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逛博物館才是正經事

新疆自治區博物館

如何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館會給你最好的答案。所以,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逛一逛。一來可以對當地的歷史有所了解,二來也可以看看豐富的藏品,增長一下見識。

來烏魯木齊之前,我沒有做過任何旅行攻略,但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博物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站。這座博物館最為有名的恐怕就是以“樓蘭美女”而聞名天下的古代干尸展覽了吧。

烏魯木齊位于東六區,和北京相差兩個時區,盡管使用的是北京時間,但實際行程安排都要往后推遲。當地人生活和工作都比內地晚一些,畢竟早上八點過天才亮,十點半上班也是正常。所以各個景點的開門時間都較晚。

抵達博物館時正好十一點,我推著齊齊從安檢口的綠色通道通過,刷了身份證后就進入博物館了。因為是工作日,且時間還較早(相當于內地的九點),參觀的人不多。我們就一個展廳一個展廳慢慢看。

目前開放的一共有四個展廳,一樓是《西域歷史的記憶——新疆歷史文物陳列》和《新疆民族風情陳列》,二樓是《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陳列》和《藝成天工,指尖旋舞——新疆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


我們先進入《西域歷史的記憶》的展廳。這個展廳非常大,集中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個時期的精品文物,而且還有各種沙盤、照片、圖標、模型、人物復原像、拓片、歷史文獻等,還有多媒體LED屏在播放著視頻資料,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新疆地區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新疆從原始社會歷經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概況。

我尤其喜歡這些陶瓷展品,從粗糙到細膩,從質樸到精美,從純陶土顏色到五彩繽紛。還有很多精美的木雕,畫著胡人面容的鎮墓獸和彩繪木傭,以及色彩鮮艷、頗具唐風的絹畫。很多藏品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現存最大最精美最完整的唐代木雕彩繪踏鬼天王,還有那幅禁止出國展覽的“鎮館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實物未展出,僅為圖片)。

藏品合集

到了這里,才遺憾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學歷史,對西域文化沒有更深的了解。

作為東西方文明交匯所在的新疆,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蛟S它的歷史并不如陜西、河南等地那樣深厚悠久,但多民族在此交匯所形成的多元文化,給這里帶來了非凡的創造力。曾經有多少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又有多少西域故國在此發展壯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今他們都已被黃沙掩埋,我們只能從這些文物上去追憶那些往日的輝煌。


第二個館是《新疆民族風情陳列》,通過蠟像、民族生活場景復原等方式,展現了在新疆生活的主要民族如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滿、俄羅斯、塔塔爾等民族的民俗風情。

民族風情展覽

這些蠟像做得很逼真,尤其是右下角那位攝影師。我剛進入展廳時見有人在那里拍照,還以為是工作人員。逛完展廳出來時見他還在那里,才發現是蠟像。平時生活中很難接觸得到這些少數民族,更不可能了解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看看這些蠟像和介紹,也算是增長了見識吧。


從民族風情館出來,我們上了二樓,先進入“干尸陳列館”。

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陲,地域遼闊,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降水稀少、氣候干燥,為干尸的保存提供了先天的優勢。展館內展出了數具出土自新疆各地的干尸,保存完好,尤以“樓蘭美女”干尸最為著名。展館內還有大量隨葬精品文物展覽,比如精美的鎮墓獸。(為了不嚇倒讀者,干尸照片就不放了)館內還對這些古人的生活場景進行了復原,做得栩栩如生。


場景復原

可能有人會覺得害怕吧,畢竟那是干尸。其實沒什么的,博物館里一直有游人,盡管不多。還有不少保安在里面。再說,對逝者心存敬畏,不以獵奇觀之,就沒什么好怕的了。


最后一個館展出的是“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

這是我第一次在博物館親眼見到文物修復工作臺。整個展覽匯集了絲綢之路新疆段出土且經修復保護后的精品文物超過一百件,通過圖片和實物的前后對比,才發現文物修復的工作之艱難和重要。展覽分為壁畫、紡織品、金屬器、紙質文書等,每個展區都有一臺電子終端播放著此類文物修復的詳細過程。

修復后的文物

很難想象,一團破爛不堪、一碰就會掉渣的步團會是一個由黃金絲絨繡成的“片金棉布枕”;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堆破碎的看起來毫無規律的石頭殘片在文物工作者手中最后會變成精美的佛教壁畫。

真的很佩服這些文物修復者的耐心和細致,給了這些珍貴文物的第二次生命,讓它們得以重見天日,并出現在大眾眼中。

從博物館出來,我決定,以后一定要讓齊齊學好歷史,才不至于像我這樣逛博物館都只會看熱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