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回家,看到家里的陽臺上有個舊柜子,抽屜都歪了,問媽媽,怎么不扔掉算了,在這兒多占地方!媽媽沖著老爸一努嘴:全是你爸的寶貝,扔了還不得跟我急!
拉開抽屜一看,好家伙,各種型號的釘子、改錐、小錘子、螺釘,各色各樣的舊皮子、布頭、鉚釘、鐵扣,還有好多我認不出的工具和“破爛”,滿滿當當裝了好幾個抽屜。
這些我們認不清的各種工具,我們覺得已經是廢物的東西,還真是老爸的寶貝,積攢了半輩子,家里誰要說是沒用的東西,說要扔掉,老爸非得急紅眼,當場翻臉不認人!
七十多歲的老爸,和以前一樣,還是“動手派”,凡事能自己解決的,絕不求人。這些事,包括了修各種小電器、修水龍頭、安水管、做小木凳、各種趁手的小工具。反正遇到什么問題,他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式就是自己動手,對于我們動不動就打電話請人,他的反應總是:費那個錢干嘛!先讓我看看。
是的,這就是我的巧手老爸,盡管對于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復雜的電子產品束手無策,但卻還是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2
小時候,我總覺得老爸是萬能的,什么壞了的東西,到他手里,折騰一番就又能用了。不出水的鋼筆,卡住的鉛筆刀,用壞的文具盒,缺了搭扣的書包,斷了骨架的傘,老爸都能修——雖然很多時候我寧愿壞的修不好可以扔掉買新的。老爸就像是后來動畫片里的叮當貓,什么問題都能解決,我也只好噘著嘴繼續把那些修好的東西用下去。
那個時候老爸喜歡打獵、釣魚,喜歡上山找各種山貨,喜歡自己動手做打獵用的散彈,釣魚用的鉤子、魚簍,各種輔助工具,而且做得又漂亮又實用。
在流行用打包帶編成菜籃子的時代,爸爸編的菜籃子、背簍,甚至還有小背包,都是最結實最漂亮的。每個學期開始,他給我包書皮,還能包出一個漂亮的折角。老師要求元宵節自己做燈籠,老爸用他的大手靈巧地將鐵絲完成一只牛(那應該是牛年吧),再教我一片片貼上彩紙。
這燈籠拿出去,比小伙伴們的壽桃、兔子那些簡單的造型拉風多了!
于是整個童年,老爸的各種手工作品總讓我在同學們面前感到驕傲。
還有,只上過小學,當了十幾年兵的爸爸,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學會了看電路圖,自己接電線,做木工活,用所有能夠用的工具把我們的家改造的更舒適。
總覺得,不善言辭的老爸,在條件簡陋的年代,用盡一切心力,埋頭努力,只為我們過得好一點。他的那些巧活兒,都是一種愛的表達。
3
從小我就被鄰居好友說長得像爸爸,等到自己出去上學、工作、成家,發現我也喜歡自己琢磨??磥?,這動手的基因我也得到了遺傳,雖然比起爸爸的聰明靈巧,我要笨拙的多。家里的電器基本上不用看說明書就能搗鼓明白,愿意做各種手工品,對于DIY有著說不清的喜愛,對新鮮事件總是充滿好奇,什么都想嘗試。
但我沒能像老爸,真正學會做什么。生活條件的改善,各種器具的復雜化,讓我更多依賴那些專業人士,也有著更多的湊合的思想。
而爸爸還在六七十歲的時候,還能戴著老花鏡,踩著家里最早的那臺縫紉機,用舊布頭做適合放在自己口袋里的小零錢包、卡包、簡易背包,用從別人扔掉的舊皮包舊沙發上割下來的皮子做成掛在腰間的手機包,柔軟結實,他說,自己做的東西,好用。
他還是喜歡琢磨,喜歡收集各種“破爛”:長長短短的鐵絲,舊衣服上還能用的松緊袖口、拉鏈,都在他的手里變廢為寶,成了各種小玩意兒。到我家里來,也要想辦法做個小勾子,讓我的拖布掛在方便的地方,在狹窄的小空間里做成置物的架子……
我常常想,若不是家里條件的限制,爸爸能夠繼續上學,讀個工程設計或者什么樣的專業,以他的好學靈巧,應該也能做出不小的成就吧。
4
但我心里萬能的老爸還是真的漸漸老了。
面對越來越新的電子產品,快速閃爍的電子屏幕,老爸也琢磨不懂了??床磺?,學不明白,講了幾遍也不能讓他順暢操作。他不敢用自動取款機,怕反應慢被吞卡,怕被騙。他不再能修理越來越復雜的電器,只能對付著修修老式電風扇。他的手有些顫抖,拿手機拍照也常常拍虛了。
那些現代產品,竟然讓他有些畏懼了。
但在心里,他還是覺得自己沒老。他研究自拍桿怎么用,雖然常常忘了帶出去。他爬上梯子修理通風口,還覺得自己身手敏捷……
孩子們苦口婆心,勸他不要逞強,他不聽,還是像年輕時候一樣,爬上爬下。
對老爸來說,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復雜,不再是那個自學電工、木工就可以應付自如,可以為家人解決所有問題的世界了。他還是想要什么都自己處理,不要給子女添麻煩,或者對他來說,承認自己不知道弄不懂,
需要求助子女,是不服老的倔強的老爸所不愿接受的事情。
從小到大,父親是我們幾個孩子最大的靠山。每一次發現老爸又老去一些,反應越來越慢,卻越來越固執地認定自己的道理,越來越像個小孩子,需要哄,心里就總是酸酸的。
歲月無情,我的巧手老爸也需要兒女的照顧了,只希望,他還可以繼續守著他的寶貝,在他能夠理解的世界里,修理東西,制作實用好用的小東西。
今天是父親節,謹以此文獻給老爸,祝他節日快樂,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