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走二十來分鐘路代替坐十分鐘的車,開啟這一天,即使出門前下雨也沒改變這個“動作”。
周六上午的書店坐滿了,讓我著實沒想到,想去找上次沒看完的那本書,好像也找不到了,想等一個空位好像也沒有機會,轉頭就去了上次偶爾發現的共享書屋,很好,有位置,及時止損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優良品德!
隨手拿的一本書,也能看的津津有味,心生慶幸和愉悅,仿佛撿到寶一般的驚喜,在人生迷茫的時候,看書是一個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的事情,可以連續好幾個小時沉浸在里面,偶爾為別人的故事感嘆,偶爾認同作者的觀點,偶爾頓悟。
花四五個小時讀完一本書,暫不說從中能汲取的營養有多少,能堅持不被外界各種談話聲、背書聲、小孩叫喊聲、家長呵斥聲所影響,遠離手機,沉浸書中且毫無困意,反而越看越興奮,就覺得這種一件很棒的事,實屬不易,內心非常滿足。
看書的本意想讓自己困頓、自我懷疑的狀態從書中找到答案,得到緩解,會發現出于這種目的本身是很難達成的,因為問題在于自己,而非他人,意思是問題的根源在于自己,因為某些事情不達預期、外界不好的評價,從而產生負面消極對未來憂慮的想法,這種狀態會在人空下來的時候肆意妄為,瘋狂的胡思亂想,花大量的時間漫無目的的刷著沒有價值的視頻,歸根究底,是在自我內耗,所以最終需要讓自己行動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看書就是行動,至少在看書的這個過程中,會拋開雜念,沒有其他的胡思亂想,享受這個過程,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很好了,至于能否從書中汲取到解決困頓的方法,便不那么重要,何況也能額外從書中讀到不一樣的人生信仰、更加認清自己的價值觀。
所以我太愛看紙質書這種單一且原始的方式了,可以遠離手機帶來的焦慮,在這樣一個信息化過度的時代,用手機被動接受外界的一切,我們花太多時間跟手機在交往,隔著屏幕社交、購物、生活,一切情感缺少了面對面的真誠和直觀感受,用文字和表情代替喜怒哀樂,像極了冷血動物,沒有溫度。聯想到早上我媽電話過來,興致勃勃說要給我寄老家的豆腐圓子,還是特意買了兩百多塊錢豬肉準備做來著,我想都不想立馬說不要,本意是覺得很少吃,怕浪費了,那個當下其實沒意識到電話那頭我媽應該有失望吧,高興的準備著外面買不到的家鄉特產,沒曾想我直接拒絕了,當下的不同頻,而后想想好像不應該,再想找辦法彌補卻不曉得用什么方式。
現如今被手機占據的生活,不知不覺在消磨我們的時間,可以看看我們手機每天的使用時長,這個數據遠超自己的想象。
想表達什么呢,生活不止在手機里,手機之外的生活遠比手機精彩,可以線下社交、看書、畫畫、陪陪家里人、運動、出去看看世界,還有很多很多方式,行動起來,相信困頓終究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