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林夕
“我喜歡劉若英,不是她的某一個階段,而是整場花開的過程。”
我很喜歡張嘉佳對劉若英的這句評價。
唱過一些歌? 有紅的 有不紅的
演過一些戲 有好的 有不好的
出過幾本書 都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字句
感覺做過很多事情 卻仍感覺不足夠感恩生命?
- 劉若英新書《我敢在你懷里孤獨》
1.有獨處的能力 才有愛的能力
《我敢在你懷里孤獨》這本書,是奶茶的新征程。師傅陳升給她取名為奶茶,“因為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么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么澀,所以可以喝一輩子不會膩味。”
去年8月買的書,一年過去了,這本書仍然是我床頭書目里至今沒被替換的。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感觸是最多的,想動筆的沖動也是最多的。
奶茶的磁場和魅力就如她的名字,給人溫溫熱熱的感覺,寫的書平易近人又不失圓潤。奶茶的文筆只是順她的思考,她對生命世界的種種思考,自己的還有別人的,而順著這樣的思考,我閱讀著,忽然一種愉悅的感覺就產生了。
關于孤獨與寂寞,奶茶有自己的詮釋。獨居是一種孤獨,但孤獨和寂寞是不一樣的。孤獨是一種狀態,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所幸善于獨處的人,不大容易會感到寂寞,自己會安排很多事情做,不會輕易被別人影響。
就像現在的自己,年齡越大越不喜歡熱鬧,但又必須要參與很多場合,總忍不住在群體生活中,偷一點自我的空間。心里清楚外界的變化,卻總想保留一塊沒有變,最純粹的初衷和夢想。我還想繼續這樣矛盾的人生!
請不要在我身邊靈魂出竅,沒有接觸的親密,或是近距離的疏遠。
其實只要離開網絡和社群,某種程度就是獨處。有一種情況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就像A和B在一起吃飯,B對這個餐廳的感想、食物的口味,她會在第一時間拍照發朋友圈,卻未必會抬頭告訴坐在對面的A,C透過朋友圈知道B的狀況反而比在現場的A還要多,這就是一種沒有接觸的親密,或是近距離的疏遠。
奶茶說,喜歡獨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是一個怕麻煩的人,這一點我無比認同。是啊,我怕等別人的時間,怕別人以陪伴的名義來陪你做一件事,怕約了人遲到,怕約好了自己又不想去了,想來想去,哇塞,這么多麻煩事,一個人就自在多了,不想去就取消行程,過程中也不必委屈自己去遷就那個特意來陪你的人,自己做才能發現最大的樂趣,找到最舒服的姿態。你學會讓身體處于最舒服的狀態,真的很重要!
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就是在適應別人的空間。
在相處上,我們常說“沒關系”,將就一下就過去了,但其實應該是讓“沒關系”變成“根本就沒這個問題”才對。能夠一個人生活的很好之后,你才知道該怎么跟別人生活在一起。
創作也是獨處的過程,我比較喜歡寫作這類獨立完成的形式,細細品嘗的過程。這種孤獨,就像一種繁華背后的孤獨。
2.生活不易,所幸我總愿意在平凡中尋找小樂趣。
身體可以老,沖動不能沒有。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兜里錢夠就敢上路。11月,有機會去了一趟烏鎮。那里,煙柳畫橋,小橋流水。如愿找到了劉若英、黃磊拍攝《似水年華》的地方。然后看了西柵烏鎮的夜景,那天很應景的下了蒙蒙小雨,試著讓自己放松節奏,慢下來。
整個旅途很愉悅,現在想起來烏鎮行仍有幾分小確幸,體驗感很nice!
青春不再,很多時刻,就算自己再次綁起馬尾,演繹過往的自己,很多事終究是“回去了”的。卻感恩自己保留了記憶、歡樂、勇敢......
我從不對過去“告別”。我只是背負著它往前走,也因為如此,我才知道我比以前更有“氣力”,才發現自己比想象中堅強。而那些氣力與堅強,是練習和積累出來的。
一個女人的幸福大多帶有隨機性和命中注定的偶然性,所謂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可是當你讀懂奶茶的幸福,你會知道,一個四十幾歲結婚生子的女人,憑什么那么篤定的幸福著,就憑她成熟的心智,敏銳的感知,內在的力量,圓潤又接地氣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時候都有能力找到一種讓自己舒服開心的方式。這樣的女人,無論單身還是結婚,都會游刃有余的過好自己生活。這是一種大智慧,因為沒有幾個人能真正過的像她一樣,舒服開心。
對于自處和相處,有一個令我拍手叫好的說法“窩在愛人懷里孤獨”(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說的)真正成熟美好的關系是----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沉默,可以靜靜地躺在對方的懷里孤獨,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也是最高境界。這句話真的太經典了。
3.奶茶的幸福,找到讓自己舒服開心的方式。
《一輩子的孤單》這首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心目中的劉若英應該是:不管幾歲都維持單身,告訴大家“失戀不可怕,孤單不可怕,至少你還有我”之類的話。
后來,一直被單身女性視為榜樣的劉若英突然結了婚,還生了孩子。先生鐘石是個普通人,父母皆為大學教授,他的工作只是和金融沾邊而已,并非傳聞中的富二代。劉若英心疼他壓力太大,就開他玩笑逗趣:“我知道你不是富商,你只是‘身負重傷’。”
她骨子里是傳統的中國女性,工作之余,做回普通人,潛入柴米油鹽的小日子,上街買菜,小巷散步。心甘情愿一大早就起床收拾家,很貼心幫老公開書房的暖氣。不矯情,不嬌慣自己,很多事情多會去親力親為。
真正的愛,不是束縛,而是給對方海闊天空。
能走下去的婚姻,不是努力成為對方的另一半,而是兩個獨立的人,不索取,不要求,用自己的豐富有趣使對方的生活錦上添花。
唱歌、演戲、寫作、談戀愛,不論做什么,都先做好自己。
看她的自白,知道奶茶并不是一個幸運的孩子,父母離異,早年寄養在祖母家。對,這樣基調開始的人生,總會難免有灰暗的色彩。
她在書中是這么描述:“祖母是老一輩淑女的典范。八十多歲高齡,不穿絲襪是絕不出門的。“她? 走路,還是把腰桿挺得筆直筆直的。在重要場合,她絕對要穿旗袍以及有跟的鞋。”祖父母在外人面前永遠不會吵架,會給足對方面子。”
“七歲那年,祖母帶著她去學鋼琴,年幼的劉若英問,為什么要學鋼琴呢?祖母答:“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自己、養小孩。”當時的她覺得很奇怪,自己竟然在連男人長什么樣子都不太知道的年紀,就要開始學習“他有可能會離開自己”這一點。”
可以看出奶茶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溫暖自己那顆孤獨無依的心,她說:我比其他人幸福,我經常這樣告訴自己,特別是當我感到寂寞,或必須忍耐某些嘲諷時,因為我知道,不管別人怎么說,不管周遭的環境怎么樣,我都得找到一種讓自己舒服的方式開心的生活下去。她說:我希望永遠握有自己最終的選擇權。如同我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句話---選擇我所能承受的。
4.劉若英,平凡隨性,始終有自己的堅持。
劉若英,清淡舒服,不大惹眼,有點平凡,沒有一絲攻擊性。像一株蒲公英,總是慢悠悠地在空中飄飛,說不清自己想要的遠方,只是跟著內心的感覺,隨性晃蕩。
別的女明星穿著華服美履出現在鏡頭前,她則自顧自地穿白襯衫、牛仔褲、平底鞋,隨手扎個馬尾,就敢上通告。不想當女明星,只想做好演員。
出道21年,她是真的在用心地唱歌、演戲。沒有技巧,只是全情地投入到音樂里。《后來》、《很愛很愛你》、《為愛癡狂》,她總有一首歌能把你唱哭,在自己的回憶或故事里兜兜轉轉。
拍了很多作品,“三點不露”的底線不能突破。再忙也要寫字,記錄生活。在她的文字里,我們看到了來自名門世家的修養與氣質。成名以后,賺來的錢,先買書,后買衣服。每隔幾年出一本書,《一個人的KTV》、《下樓談戀愛》、《我想跟你走》、《我的不完美》、《愛情限量版》、《我敢在你懷里孤獨》。
拍戲時,導演要求她用夸張的表演方式,她執著地與之爭執,“我受過的專業訓練告訴我應該內斂,把情緒透過眼睛表現出來。”被導演罵哭,仍然選擇自己的方式詮釋角色。
很少看自己的演出,有什么需要調整的,會請導演直接告訴她。她說:“對我來說,演出時很直覺與一瞬間的事,我的表演在完成的當下就結束了。”
高中畢業后,她按照祖母給她規劃的道路,遠赴美國,學習音樂和鋼琴演奏。彼時她的理想是畢業后結婚生子,一邊在家教學生彈鋼琴,一邊帶孩子。
可大學一畢業,她與音樂人陳升的邂逅,徹底地改變了她的一生。21年,唯一的緋聞,就是這一段被反復渲染的“師徒戀”。“劉若英不是不愛,是愛得太深,十幾年來愛著一個不能說愛的男人,故此孑然一身……”這段撲朔迷離的感情愈演愈烈。發生過的事,即使被遺忘,也不會消失,但那又怎樣,日子還需繼續。
我總愛懷舊,也發現很多人喜歡懷舊。然而現在就是未來到過去,也許我該更加珍惜當下,而不是一直緬懷過去。希望老了以后,“懷舊”現在的自己,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晚安,現在、過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