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股民們大面積虧損的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正確率太高了! —— 金融帝國
超市那種最后一次性付賬的銷售模式更能激發起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在結賬前的采購中,如果是每拿一件商品就付帳一次的話,那么估計銷售額就會出現下降。簡單的說,人對于“次數”要比“數量”更為敏感。如果是收入的話,那么10次1元的收入產生的滿意程度大于1次10元的收入。同理,對于支出而言,10次1元的支出產生的痛苦程度大于1次10元的收入。
這一點在市場上表現的也極其明顯。為什么股市上牛市中的成交量大于熊市呢?因為交易者在獲利的情況下更樂意于交易。這同時說明交易者并不是絕對客觀的,而是存在相當大程度上的偏向性。也就是說,交易者更重視概率而不是賠率。
雖然市場上有“7賠、2平、1賺”的說法,但市場平均正確率卻是高于50%的。我們雖然不可能精確計算市場的平均正確率到底是多少,但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就能算出一個大概。用股市上,牛市成交量的總和/全部成交量的總和=全部交易者的平均正確率。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在身邊的股民中,找到一個正確率低于50% 的交易者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也可以試著找找看。
在我看來,股民們大面積虧損的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正確率太高了!假設,某股民在最短持有周期為兩周的情況下,刻意降低正確率,那么就有可能實現長期的盈利。這又不符合大眾的常理,難道虧損的罪魁禍首真的在于高正確率嗎?
正確率的本質到底說明什么?正確率的高低,同預測水平的好壞并非具有絕對的相關性;而與離市策略具有更大的相關性!理論上講,即使在隨機開倉的情況下,只要止損的幅度數倍于止贏的幅度,那么正確次數就能數倍于虧損次數。所謂高正確率只能說明利潤是被眾多的人(次)平分,而虧損是由少數人(次)承擔。由此看來,股民的高正確率,只能說明“利潤兌現、虧損掛起”的癖好在起作用。簡單的說,對于一定數量的利潤而言。多數交易者希望是由更多的盈利次數與更少的虧損次數組成;而我希望由更少的盈利次數與更多的虧損次數組成。
交易者更愿意確定利潤,而逃避虧損的本能,正好為我們找到了獲利的武器。我再說一遍,所有具有再現性概率優勢的交易方法,完全是來自于人性的不對稱性使得市場產生的不對稱性。像大眾對待利潤那樣對待你的虧損,你就能長期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