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開完產品運營推廣會議,吳明就被老板叫進辦公室。二十分鐘后, 他一臉沮喪地走出來。
我們都知道他被解雇了。開會的時候,他在上面講推廣運營方案,講到一半老板就暗暗嘆息。前兩天他私下跟我說,覺得吳明太不適合做推廣運營了,他根本不懂。
下班后,吳明收拾好東西,跟我們說:下周不過來了,剛剛跟老板起了沖突。
我知道他這樣說是為了挽回點面子,但我們沒有說破,說了些勉勵的客套話,然后目送他走出公司大門。
晚上他發(fā)微信給我,說覺得很迷惘:“我是不是真的做得很不好?好歹之前有五六年工作經驗,怎么連試用期都過不了?”
我安慰了他幾句,然后坦白說:“你的問題在于太依賴以前的經驗了,你以前混得還算順利,但轉到一個新的行業(yè)新的公司,要放得下身段去做才行啊。”
01
運營部來了個跨界新人
吳明畢業(yè)于名牌大學廣告?zhèn)鞑I(yè),過去五六年里,在公關、廣告公司待過,從一個小助理一直做到客戶主管,總體而言,職業(yè)發(fā)展還算順利。
但過去一年他感覺無論是整個廣告行業(yè)還是個人事業(yè)都進入了發(fā)展瓶頸。傳統(tǒng)的廣告公司紛紛瘦身,轉型成全媒體營銷公司,否則遲早關門大吉。而廣告從業(yè)人員要么升級轉型,要么轉行,連他的頂頭上司都辭職去搞新媒體公司,做內容營銷。他還想著自己能夠順理成章地頂了上司的位置,但公司干脆把那個職位撤掉了,改由一個副總兼任。他這才下定決心離開。
他決定先找一家基因純正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干一兩年,熟悉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的玩法,后面再結合自己在廣告行業(yè)的積累,干點什么名堂出來。
尋覓了兩個月后,他來到我們公司。
我們是做在線教育產品的。有一個新項目要上,缺一個推廣運營的負責人,剛好他來應聘。
面試的時候我也在場。他帶了好幾份PPT來,都是以前做過的案例。說實話,那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PPT,結構、圖表、敘述甚至圖片比例都天衣無縫。針對我們產品的推廣,他也提出了一些看上去非常不錯的策略。老板很欣賞他,我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也覺得可以讓他來試試。
入職不到1個月,他就提出了一套品牌建設策略。從用戶洞察、消費者定位到競品差異化分析,都寫在漂亮的PPT里。不過就是沒有具體的執(zhí)行方案。
我委婉地跟他說:“那接下來我們具體怎么開展呢?”
他說:“別急,根據(jù)我的經驗,現(xiàn)階段要先把產品做好。”
我心里嘀咕:“先把產品做好”,這不廢話嗎?開發(fā)組幾個月來埋頭苦干加班加點,現(xiàn)在1.0版本都快上線了,是時候去獲取用戶反饋了。但又覺得,他是廣告公司打拼出來的,服務過的客戶、操作過的品牌比我們都多,應該相信他。
又過了半個月,產品上線試運營,效果比較滿意。老板一拍桌子:逐步鋪開推廣,爭取在3個月內獲得多少多少種子用戶。他提出了一個還算合理的數(shù)字。
接下來就是吳明發(fā)揮身手的時候了。正常來講到了這個階段,推廣方案早就應該出來了。但吳明還在那里磨蹭,每天都和工程師、美工較勁,覺得這個功能還要完善,或者那個圖標做得不夠好。
我想,這不是他應該干涉的事情啊。
他的口頭禪是:“根據(jù)我以前的經驗……”
老板也發(fā)現(xiàn)不對勁,催他趕緊出方案。又磨了一個星期,老板召開運營會議,讓吳明介紹他的方案。依舊是漂亮的PPT,但越往下說,老板臉色越難看。
我知道他完蛋了——他提出來的全是傳統(tǒng)廣告的套路,花錢買流量,請網(wǎng)紅代言,撒網(wǎng)式地推,等等。
02
不會刷新自己的技能只好出局
吳明來到公司兩個月,沒有學會一點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事的流程和方法,全是依靠舊的經驗。這是他黯然退場的重要原因。他那套經驗如果在原來的公司或許還管用,但所謂隔行如隔山,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另一個原因是他不能夠謙虛學習。他掛名主管,實際上手下沒幾個人,只給了他一個剛畢業(yè)的小姑娘。小型項目一開始不會投入太多,所以很多事必須親自去做,甚至泡論壇、發(fā)軟文這種事也得去留意。但他基本上撒手不做。
“太瑣碎了。”他說。
我默然。我們老板這么忙的人都還堅持看產品文檔、審閱通稿,他卻嫌瑣碎?于是乎我明白了為啥他總是提出那些看似高大上、實則無法落地的概念,因為他根本不懂執(zhí)行啊。
運營工作是由一系列瑣碎的事情構成的,不了解這些又怎么能做出合理科學的運營方案呢?
就算剛進來的時候不懂,不要緊,同事們都是熱情友好的年輕人,很樂意告訴他應該怎么操作,但他硬是憋著不問不做。
所以他的工作技能一直停留在進入公司之前的狀態(tài),沒有任何刷新。
現(xiàn)在這個時代,想要“一招鮮吃遍天”,很難很難了。任何一個領域的技能的門檻都在不斷降低,你會的別人也會,你不會的有其他人會,你憑什么霸占這個位置?
再說,現(xiàn)代公司體制的建立,就是要把分工細化,讓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崗位有具備可替代性,確保公司不會因為某崗位出問題而影響運作。你想想,連CEO都可以換,還有什么樣的員工不能換?這個時候你還能死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拒絕學習新知識嗎?
就算你把自己打造成羅胖、曉松那樣個人IP、網(wǎng)紅,也會有其他IP、網(wǎng)紅爭奪你的用戶,你能保證用戶永遠忠于你嗎?
03
結束語
接替吳明的是一個剛工作兩年的小伙子,頭腦活絡,事必躬親,提出了很多新型的推廣方法,有些不按套路出牌的方法反而取得了奇效。我問他怎么想到這些做法的?他說,也沒啥,多看看別人怎么做,舉一反三,變通一下,就有新路子了。
我有種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覺,很欣慰,也有了一點危機感。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固守一隅只有死路一條。
后來吳明以談業(yè)務的名義聯(lián)系了我一次。我問他在哪里工作,他說回到老本行呆著。這是我認識的第一個轉型失敗的案例。不過他才而立之年,如果有壯士斷臂的勇氣,還是可以闖進理想的行業(yè)做一番事業(yè)的,只是時間不等人,希望他能盡快想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