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到有效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情侶會因一些事情吵得不可開交,也常常看到電視里一些因誤會而產生的老死不相往來的悲劇。當然還有許多。于是我們會思考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誤會又因何而生?溝通不當!

什么是溝通?我理解的很簡單,即人與人之間就某些問題的交流。但也就在這人與人交流過程中,信息時常會被誤讀,或因個人的心理定勢,或因文化差異等等,最終導致信息無法有效傳遞,接受者也無法真正理解,更不可能做出正確的解讀,于是誤會便產生!

那么怎樣避免誤會產生呢?或者怎樣進行有效溝通呢?

第一,讓對方聽明白。在此,信息必須清晰明確,讓接受者聽明白。如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句話,聽得似懂非懂,或者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大家會想什么賬目?什么時候過期?但第二句就很明確,時間,具體的事情等。當然第一句話也有適用的場合,比如比較熟悉的人之間,這樣子表達反而更委婉一些,讓人聽得舒服!但在信息傳遞時,建議還是采用第二種,信息表達清晰,接受者也能清晰的理解。

第二,編碼與解碼,即接受者感覺到的信息。要做到理解傳遞者的信息,那么,溝通傳遞符號需要一致的編碼和解碼,否則便會出現誤解。簡單來說,我做個ok的手勢,大家都明白這是好的意思,不會理解為別的意思。

第三,要注意區分事實與推論,不作妄自推論,更不要做推論的傳遞者。大家可以看這么一個例子。有這么個事實: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下是討論:1.這家銀行遭搶劫了!

2.真的,我看見搶匪匆匆離開,跳進一部車子,急駛而去。

3.那是一部黑色長形的車子。

4.那兩個男人帶著幾個大包。

5.他們離開數秒后,隨后一個男人從銀行出來,但是已經太遲了,他們已經逃走了。

那么,上述五條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推論呢?在此,我僅說一下推論,當然其他的即是事實。“遭搶劫”“劫匪”“男人”“逃走”這些都是推論,大家可以依據事實辨析一下。

第四,反饋。有效的反饋是一種確認。即在溝通之時,一定要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跟傳遞者強調一下,以此確認。無反饋是一種溝通障礙,會阻礙接受者真正理解,甚至出現誤會,以致浪費時間,浪費感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溝通障礙。如語義問題,避免使用含糊性的詞語,比如盡快,這到底是多快,應該有明確的時間節點。再如感覺失真,尤其是在情感問題上,傳遞者與接受者之間的心理定勢不同,傳遞的信息與接受的信息也會不太一樣。再如信息渠道選擇不當,即你選擇的這種方式是否適用于對方。在此也應注意傳遞方式的選擇,如口頭,尤其是問題復雜,有可能導致信息遺漏,這時候就得書面傳遞。還有文化差異也容易導致溝通障礙,比較典型的是跨區域文化差異。如東南亞很多民族以搖頭表示贊成,用點頭表示反對。

因此,要做到有效溝通,不僅僅是傳遞者將信息傳遞了,就沒事了,你以為的信息傳遞,是否能夠被接受者準確的解讀、正確的理解,這是最重要的。這關系到是否達到有效溝通。

? ? ? ? ? ? ? ? ? ? ? ? ? ? ? ——一節溝通課的總結

與大家共同分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