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你不滿足現(xiàn)狀時,你的境遇很可能會更糟
魯濱遜雖沒生于鐘鳴鼎食之家,但家境還算富足。魯濱遜的父親信奉中庸之道,認為社會的上層社會或下層社會可能大起大落,遭遇生活中的不幸,而中間階層的人就很少有災難,不會因為過著驕奢淫逸、揮霍無度的生活而心力交瘁,也不會過著終日勞苦、缺吃少穿的生活而疲憊不堪。
是選擇過父親所主張的寧靜生活,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到波濤洶涌的大海上與風浪搏擊?
當魯濱遜的父親知道兒子執(zhí)意要去航海時,甚是擔憂,嘆氣道:“這孩子若呆在家里,或許會很幸福,可是如果他非要到外面跑,他就會成為世界上最苦命的人。”
魯濱遜前兩次狂風驟起、巨浪滔天的航海經歷并沒有讓他回心轉意,被海水吞噬的恐懼一旦消失,航海的欲望便涌上心頭。
人啊,誰能抵御住欲望的誘惑?明知食是病,色是刀,權如伴虎,財如袖蛇,可依然汲汲求之。
在一次航海中,魯濱遜被海盜抓去做了奴隸。幾年后,乘主人不防備的時候駕著小船逃走,路上也是歷經磨難,遇到了一艘大船的船長救了他,并把他帶到了巴西。在巴西,他通過努力,慢慢有了自己的種植園,而且收入逐年增長。可不安于現(xiàn)狀的魯濱遜,又跟著一堆人航海去販黑奴。在途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暴風雨,終于大船傾覆,遭受滅頂之災。魯濱遜和一些人乘著救生艇逃走,救生艇也被巨浪掀翻。最終,只有魯濱遜一人被海浪沖上了岸。他所在的是大海中的一個孤島,地點應該位于加勒比海附近。
從家庭安逸的生活到淪為奴隸,從種植園莊主到身陷孤島,魯濱遜每一次對平靜生活的躁動不安都把他帶入了一個更糟的境地。可這次,他似乎身陷絕境。
一個人,一座島,一無所有,能否還有一線生機?
二、當你深陷絕境時,不要放棄,自佑才能天佑
雖然身陷絕境,可魯濱遜是船上唯一的幸存者,其他人早已葬身海底。在被沖上海岸的那一刻,魯濱遜欣喜若狂,就好像罪犯被套上了絞索,打上結子,正要被行刑時,忽然得到了赦免。他高舉雙手在海邊來回走動,全部的身心都沉浸在劫后余生中。
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九死后,還能一生,且不是最大的幸福。
上島后,魯濱遜就發(fā)現(xiàn),境況比他想象的要好很多。這個島上沒有毒蛇猛獸,沒有嗜血野人,有的卻是可口的葡萄和溫馴的山羊。而且第二天,海浪把那艘大船沖到了離海岸很近的地方。魯濱遜從大船上拿到了非常多重要的補給品,如面包、餅干、衣服、谷穗、甘蔗酒、槍支彈藥、刀劍、各種工具、繩索帆布。這些東西在魯濱遜今后的生活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面包、餅干充一時之饑,人總不能不穿衣服,谷穗種下去可以再次收獲,甘蔗酒可以振奮精神,槍支彈藥和刀劍,既可以防身又可以狩獵,工具和繩索帆布則用來建造魯濱遜自己的“城堡”和“別墅”。
當魯濱遜看到船上抽屜里的金幣時,不禁啞然失笑,大聲說:“這些廢物!你們現(xiàn)在還有什么用呢?對我來說你們現(xiàn)在連糞土都不如。”視金錢如糞土,不管我們到底做不做得到,魯濱遜是做到了。
在隨后的開荒生活中,魯濱遜不屈不撓,在困難面前不退縮,發(fā)揮自己的智慧,通過自己的努力,他有了住所,曬葡萄干,種麥子,收獲后又做成面包,捉海龜,燒海龜?shù)埃仁怯脴尨蜓颍髞碛秩︷B(yǎng)了很多羊,學會了做陶器、做家具、造船、編制藤器,過上了十分富足的生活。
他與自己的靈魂交流,他感謝上帝讓他還活著,并從船上獲得了很多生活必需品。他說:“遇到壞事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好的一面,同時也應當考慮到更壞的情況。”他說:“我這里遠離了人世間一切罪惡。沒有肉欲,沒有嫉妒,也沒有人生的虛榮。我別無所求。因為我所有的一切,已經夠我享用了。”正是莊子所謂的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人生知足常樂,占有再多又能享用多少?
他把自己優(yōu)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如劣勢是“我被拋棄在一個可怕的荒島,沒有重見天日的希望”,優(yōu)勢是“但我還活著,沒有像我同船的伙伴們一樣被水淹死”;劣勢是“我沒有衣服穿”(從船上帶來的衣服總會爛掉的),優(yōu)勢是“可是我身處熱帶氣候,有衣服也穿不住”;劣勢是“我沒有任何防御能力和方法抵御野人和野獸的襲擊”,優(yōu)勢是“但我所流落的這個島上,沒有野人和野獸”。煩惱即菩提,心念一轉,從煩惱中覺悟,就是快樂。
在島上的后期生活中,他鼓起勇氣解救了部落戰(zhàn)爭中被俘虜,即將被野人茹毛飲血的星期五;解救了同樣被俘虜?shù)綅u上星期五的父親和一個西班牙人;解救了糟船員叛亂,被送到島上準備加以殺害的船長。誰能想到在這樣一個荒島上還有人,而且還手持火器和利刃,救拔眾生,主持正義。他儼然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上帝”。星期五成為了他非常好的仆人和幫手,船長帶他最終離開了孤島。
所以他說:“在生活中,我們最想躲避的壞事,我們最害怕的壞事,往往是我們獲得解放的途徑,是我們脫離苦惱的唯一途徑。”
其實魯濱遜島上的生活是很幸福的,他說自己的身心非常健康。活在物質精神極大豐富的現(xiàn)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敢說自己的身心非常健康?
三、我們今天愛的,往往就是明天恨的
在上島多年后,在海灘邊發(fā)現(xiàn)的一個人腳印,徹底打破了魯濱遜寧靜的生活。他如遭晴天霹靂,又像活見了鬼。一路飛奔回自己的住所,一夜沒有合眼。他不停的胡思亂想,還怕會有更多的人來,發(fā)現(xiàn)他的船和圈養(yǎng)的羊,進而對整個島進行搜索,直到找到他為止。或者他們也會毀掉種的谷物、劫走羊群,讓他活活餓死。恐懼甚至驅走了他對上帝的全部希望。
他說:“以前我覺得最大的痛苦就是被人類社會所拋棄,孤身一個,被無邊的大海包圍,與世隔絕。如果讓我見到一個人,那不亞于使我死而復生。可現(xiàn)在,只要一疑心看到一個人,我就會嚇得渾身發(fā)抖,只要看到一個人影,看到有人在島上來的不聲不響的痕跡,我就恨不得鉆到地底下去。”
我們今天愛的,往往是明天恨的;我們今天追求的,往往是明天逃避的;我們今天 希望的,往往是明天害怕的,甚至是膽戰(zhàn)心驚的。
人生的事情,是不是很多如此?細思之。
四、活下去,找尋我們最終的命運
魯濱遜離開孤島后,去找了以前的熟人,收回了種植園這么多年的收入,最后賣掉了種植園,獲得了巨額的財富。他把自己的一部分財富慷慨的贈與別人,最后歷經了一番曲折回到了英國。
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魯濱遜也許一度是他父親口中“世上最苦命的人”,但最后他應該也過上了衣食無憂、富足優(yōu)越的生活。
活下去,才有希望。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目光是在太短淺了。我們應當滿懷喜悅地信賴偉大的上帝,相信他決不會讓他創(chuàng)造的生靈陷入絕境,即使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會給他們一線生機。他們的生路往往出人意料的近在咫尺。而且有時雖然從表面看是把他們送上毀滅的道路,但實際上卻是救他們脫離苦難。”
當我們遭遇不幸時,不要怨天尤人、懊惱氣餒,積極的看待問題,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我們終會得救。
我想這就是魯濱遜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