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我......
其實我很好,比想象中還好,謝謝關心,嘻嘻。
來北京上大學已經一年了,九月份就要名副其實地成為一只大二狗了。回想過去的一年,從一名懵懂的高中生到大學生,漸漸懂事,有些許世故,有些許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種內心堅定的從容,一種學會負責的成熟,一種莫名的感謝。
坐標北京,就讀的是高校林立的北京中一所普通的北京市屬大學,同學中80%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遍布房山區、石景山區、朝陽區、海淀區、懷柔區等,之前網上瘋傳的一篇文章《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沒仔細看文章內容就知道是所謂的“標題黨”而已,但還是忍不住想辯白幾句。
北京人是有方言的,特別是90后的父母及以上那幾代,京味濃厚,語速快的話基本就聽不明白了。最關鍵的是,北京太大了,不同區的方言還有略微的差別。記得剛到北京,親戚家在東直門,但因為發音問題,我真的是很無奈,折騰了好久才找到。不過,想聽地道的方言,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打的,北京的出租車師傅的方言很地道,他們喜歡稱別人為“您”,剛開始有老人跟我說“您”怎樣怎樣,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再說一個,他們說的“膈應”是惡心的意思,哈哈哈。
北京人沒想象中那么重視大學的知名度,他們更在乎的是他們中學的排名。人大附的和十一中的玩的比較好,他們通常會有些小瞧京郊的學校,盡管有些學校還不錯,如懷柔區的牛欄山中學,只是位置偏一點而已。順便說一下,越靠近市區的學校,他們高三晚上到八點的自習居然還是自愿的。
北京人認為的特產和我們所想的不太一樣。她們會不停地辯白北京不知有焦圈、鹵煮火燒,他們的豆汁也很好喝,炒肝也很喜歡。爸爸做的炸醬面固然很好吃,但土豆豆角燜面更是喜歡。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可能是個人喜好,他們很喜歡吃羊蝎子,也喜歡吃羊肉,吃火鍋必點,
北京人沒幾個會把北京的景點逛下來,但是,她們會很熱情的約外地的同學出去玩,很細心的講解一些他們知道的趣事。雖然在北京僅僅一年,但我已經逛了大多知名的景點,最喜歡的是從天安門開始往北走,逛完南鑼鼓巷,就是游覽北海了,這一路風景不僅漂亮,關鍵是好吃的好玩的特別多。
說了很多,當然也吐槽了不少,但只想說明一點我內心中對北京的印象。當時報北京的學校,很多人不理解,因為當時高考的分可以上不錯的211學校,但深思熟慮之后并沒有填報,記得高中班主任知道學校不是211的還很失望,嘻嘻,不過一點也不影響我。這一年最大的收獲不是專業知識上,而是外延和內涵,我變得安靜,變得不再熱衷于在一群人中高談闊論、泛泛而談。變得更加寬容,可以傾聽不同的聲音,哪怕是反對的、非議的聲音。這一切改變從大學第一次班會就改變了。我的同學中有高中就到荷蘭做過交換生的:有因為喜歡韓劇就只身一人到韓國旅游回來后自學韓語,又因為要到法國留學而在學習法語的語言達人;有到美國探望男友而放棄期末的;有精通國內外名著能在課堂上和老師侃侃而談的知識分子;也有在宿舍寫小說不去上課但已和起點小說網簽約的小說家;也有家里有五個孩子但異常有個性,賺了錢出去旅游的女孩......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來自天南海北,我們的家庭背景各異,但緣分讓我們聚集在北京這座城市,我們愛她,因為她的包容、她的古韻典雅、她的繁榮等等。最重要的是,她喚醒了我們心底的理想,讓我們覺得奮斗、努力是可以生存下去的。人的生活就像投資品價值一樣,是存在均值回歸的。那個均值,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沖動,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她的包容,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都有努力打拼的身影。
世俗的選擇永遠都會給努力的人以入口,也永遠給不努力的人以出口,只是你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么認識自己這件事,恐怕越早開始越好,因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價去選擇你應當離開,還是應當留下。
我在北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