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1.

臨近年關,一年一度的春運人口大遷徙即將拉開帷幕。

售票之前早早地在“智行”app上預付款訂了票,可是在開售那天五分鐘就告罄了,搶票軟件也沒幫我搶上。

之后退了改,改了退,反反復復好幾次還是沒有合適的,一氣之下訂了個無座。嗯,我打算一上車就直奔餐車,祝我好運。

大學室友生在新疆長在新疆,老家在綿陽,今年一家子打算回老家過年。烏魯木齊至綿陽的車本來就只有兩列,春節期間還停運了一列,搶了兩三天只搶上了硬座,要知道可是要坐44個小時的啊。

有一個朋友,家是云南的,春節期間從北京飛云南的機票很貴,周邊只有從太原到云南的機票最便宜,于是他要從北京趕到太原去坐飛機。

我還遇到過站二十幾個小時回家過年的農民工,坐92個小時從海口回南疆跨越整個中國回家過年的窮學生。

不管春節回家的路有多么艱難,什么都阻擋不了我們的熱情。

給媽媽買一套護膚品,給爸爸送一個保溫杯,給奶奶帶一個新手機,給爺爺準備一點零花錢,禮物雖不貴重,卻是我們濃濃的心意。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里人并不在乎你回來是否帶了多少錢, 或者帶了多少禮物,他們只在乎大年三十兒的晚上人是否齊了。

每逢過年,奶奶最常說得一句話就是:車上人多,回家什么都別買,你人回來就好。

2.

小時候,村子里有老人過世,我們這些小孩子最興奮了,因為這意味著可以看電影、看歌舞、看大戲了。

記憶中,經常和小伙伴們跑到周邊的村莊去看皮影戲、雜技、歌舞等。

通常那時候,似乎是平日里寂靜如死的小村莊最熱鬧的時刻。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那么熱鬧,哪里像是辦喪事的樣子?

農村有很多不肖兒女,他們通常受教育程度較低,目光短淺,是非不分。特別是當一個無主見的兒子娶了一個強悍的、不講理的、胡攪蠻纏的媳婦之后,你就可以預見這一家的老太太和老爺子沒好日子過了。

他們一心只想著繼承家產,卻不想承擔做兒女的一點點責任,對待父母的態度之惡劣簡直令人震驚。

在百度里隨便一搜“虐待老人”,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不孝子毆打癡呆老人;

八旬老人被拴鐵鏈;

老人遭兒子兒媳虐待,乳房被烙鐵燙平;

老人遭孫子虐待,被綁床上喝發霉水;

老人去世六年無人知,被發現時只剩一堆白骨;

……

每條新聞都令人觸目驚心。

而我小時候也看到過、聽到過很多兒女嫌棄父母雙親是累贅,不給飯吃、關豬圈、毆打等各種虐待,最后逼得老人服毒或者跳井自殺的事。

可笑的是,這些兒女們在老人去世后卻大手筆操辦喪事,用錢來為自己砸一個孝順的名聲。街坊鄰居戲稱,這是典型的“不認活人認死人”啊。

活著的時候好好對待,多陪陪他們,讓他們的晚年多一份慰藉,讓操勞了一輩子的他們也可以享享我們的福,這些遠勝得過人去世之后來給旁人做樣子。

3.

幾年前年輕氣盛,老是不理解家里人為什么總是說,報大學要報得近一點,找對象也要找得近一點。

本來就沒去過哪些地方,正想趁著上大學出去看看,近了多沒意思啊?我就是要遠遠的,你們誰都管不著我。

至于找對象嫁人的事,那時在我看來,嫁到外省有什么關系呢?嫁到外國去都沒關系啊。交通這么便利,想回來不就是一張機票的事兒嘛?

可是在目睹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例子之后,我回北方了,也不想遠嫁了

燕子是我童年時的玩伴,小時候我們很要好,只是后來她初中未畢業就去廣東打工了,從此我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剛開始那幾年,她回來鐵定會來看我。

再后來她結婚了,自己談的,男方家在山區,好遠也好窮。結婚是先斬后奏的,氣得家里想和她斷絕關系。

再后來她生女兒了,又生二胎了。

所有的消息都是聽人說的,我們幾乎斷了聯系,因為她好多年已經沒有回家了。

我不知道她一個人背井離鄉遠嫁他鄉受委屈了該怎么辦,開心的事兒是否有人分享?

去年她媽媽在西安做保潔,擦窗戶時沒站穩從二層樓上摔了下來,尾椎骨嚴重受傷,住院好幾個月。可她拉扯著兩個孩子,實在走不開,甚至想回來看一眼都做不到。

只是因為一個男人、一份所謂的愛情、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就拋棄自己原有的、熟悉的一切,去奔赴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是一場風險極大的博弈。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以后親人們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你也許終將缺席,他們的晚年生活你也許永遠沒有機會參與。

飛機再快,高鐵再便捷,不能經常陪伴,也是徒勞。

我從來不認為孝順和感恩是嘴上說說而已。

4.

今年國慶假前期終于做通奶奶的思想工作,答應跟我來北京小住一段時間。10月2號下午到家,3號帶奶奶坐高鐵到京,22號晚上送她回去。

來回二十天時間,帶奶奶去天安門、故宮、王府井、天壇公園、鳥巢、水立方、什剎海、八大處、頤和園等玩了一圈,在西單買了兩件衣服,吃了幾頓好吃的。

我自認為并不是一個孝順的孩子,與其說接奶奶過來玩想照顧她,其實是她一直在照料我。奶奶說,從來沒想到她竟會來北京,會親眼看一眼天安門,這輩子也算是知足了!

這是奶奶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高鐵,第一次乘地鐵。在人流不息的地鐵站,在車水馬龍的北京街道,我要拉著她的手或攙著她的胳膊時,她總是說,你走在前面,我跟著你

我只好快步走到前面一米之外,時不時回過頭來看看她有沒有跟丟。

奶奶身高164,比我高,曾經一直是我的保護神。

那雙牽過我的手在記憶中總是那么得強勁有力,可現在卻已經溝壑縱橫,干枯又瘦弱。

而我不知在什么時候悄然長大了,可以成為奶奶的依靠;奶奶也老了,在這偌大的城市,像個小孩子一樣寸步離不開我。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做“老小”。老小老小,對待老人就要像曾經的他們對我們那樣,盡情地去疼、去寵。

那天在西單,我讓奶奶在一家商場門口等我,我去看看中老年人衣服在哪,免得帶著她走冤枉路。商場太大,轉了幾圈后我找不到原路返回了,繞了好大一圈才從另一個出口出來。

第一眼沒看到她,我內心十分焦灼,四處張望,后來發現奶奶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商場另一個入口的臺階上等我,眼神里滿滿的焦急與恐慌,身影是那么瘦小,那么孤獨。

我的鼻子又酸了。

也是在那一刻,我猛然意識到,我是有多久沒有陪在奶奶身邊二十天了,十年了吧,至少有十年了。

5.

一直以來,我很任性,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遠方,多年以來一直漂泊在外,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還好現在來北京比以前近多了。

老家的村子現在基本上只剩下孤寡老人了,青壯年都在外求學或工作,小孩也大多被父母帶到城里去上學了。

我無法想象在兒孫們都不在的那些個日日夜夜,他們是怎么熬過的?縱使有千萬句想叮囑的話,縱使很想讓我們常回家看看,卻擔心打擾到我們,不敢輕易打電話。

我們總是在忙,忙著工作,忙著約會,忙著在大城市各大繁華的mall吃喝玩樂,忙著裝作自己已經融入了這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

我們可以將大把的時間慷慨地花在不在乎自己的人身上,卻吝嗇地騰不開身給他們去個電話。

我們真得有那么忙嗎?

我們以為回去給點錢,買點禮物就是盡孝了。可是,殊不知他們要的很少,不過是想讓我們陪著逛一逛街邊新開的超市,不過是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家常便飯。

可是就這樣一點小小的要求,我們都很難滿足他們。

也許等到某一天, 當家里傳來噩耗時,我們才會意識到這一輩子再沒有機會見面了。

之前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獨居老人一年打了上千個報警電話,原因只是因為太孤獨了。

如果有空,常回家看看吧,那里有人在翹首以盼。

只有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再過幾天,我們一起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